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郭羿承:如何以艺术授权打造城市文化IP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8 14:10:05

郭羿承

2005年我受邀在香港举办的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对亚洲各国文化部官员进行主旨演讲,当时的论坛主题是“城市品牌”,我发言的题目是“城市美术馆”。12年来,“城市美术馆”已从当初的一个构想,到于国内外逐步实践。“城市美术馆”不是在城市里建一座美术馆,而是让城市成为一座美术馆。具体的做法就是以艺术授权打造城市文化IP。

城市文化IP是什么?

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人,那么一座城市的文化决定了这个人的气质、性格。

城市文化是指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包括历史经典、建筑、美术、戏剧、音乐、民间艺术等等。城市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文化形态,每座城市都有它不同的人文历史,代表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它是历史的沉淀。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四十年,屡创新高的城市天际线、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不断涌现的新兴行业……在激流勇进的速度中,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但过快的速度也让需要精耕细作的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想改变现今“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现状,要找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所在,每个城市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特征,所以每个城市都是不一样的。为城市确立一个清晰而独特的定位,是一座城市能够吸引全球各地游客过来参观的前期工作。例如时尚之都巴黎、艺术之都纽约、会展之都新加坡以及亚洲流行文化之都东京等等,都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定位,并根据这个定位来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城市IP。

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提出了九项测度创意城市的指标:

1、关键多数(critical mass)

2、多样性(diversity)

3、可及性(accessibility)

4、安全与保障(safety and security)

5、身份认同与特色(identity and distinctiveness)

6、创新性(innovativeness)

7、联系和综合效益(linkage and synergy)

8、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9、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city)。

这些标准需要纵观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四个层面。而其指标如“关键多数”则会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的诸多方面。第二条多样性也带着当今世界的最新的文化诉求。无疑,每一个力图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城市,都要在价值链上步步高升,以争取自身的核心地位,借此来控制出口和低成本活动,同时吸引研究与知识创造中心。总部经济、先进制造服务业,以及文化艺术创意等高价值活动,最终将成为世界相关中枢。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它既整合了原有的各种资本优势,符合当地居民的心理期许,又规划了城市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目标。它是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积淀、经济实力、精神品格、价值导向等综合功能的凝练和升化,集中了一个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创造两方面的精华,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所以,城市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和不可交易的专有功能,既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标志,也是城市个性化的表达。

美国现代哲学家兼规划大师刘易斯?芒福德和加拿大城市规划批评家雅可布斯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精密而紧凑,专门用来保存和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因其民族、信仰、气候、地貌、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外在物质与内在精神的统一,我们要深入当地的日常生活去挖掘这些文化的价值,提炼出属于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IP。

为什么城市需要文化IP?

在经历了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工业时代之后,许多资源型城市开始转向服务型城市。然而,信息时代的文化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也束缚着城市的成长。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提到:“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所以当城市资源逐渐枯竭,文化才是城市最大的财富。

利用文化再生城市,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德国城市卡塞尔,因作为汽车设备和军工制造基地在“二战”中几乎毁于战火,但文化和艺术却推动着这座城市在近期实现了令人吃惊的重振,五年的一次的文献展、封建领地遗产、特色化的艺术品收藏、创意导向的城市再开发等,均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卡塞尔的案例研究展现了城市在20世纪经历特征丧失、物质结构重创、经济实力下滑之后,如何用城市政策解决再定位困境、依托历史遗产和文化遗存克服去工业化时期各种危机的具体途径。作为世界遗产地的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是欧洲文化之都和联合国教科文认定的“设计之都”,在申请和运作这两大文化创意项目的进程中,城市走出了一条新老并置、传统与创新结合、旧工艺与高科技交融的发展道路。在成都,开放与包容的历史文化特征、闲适与自由的市井文化吸引诸多优秀艺术家定居于此,他们聚集的市郊艺术文化区成为文创产业的萌芽,商业资本敏锐地捕捉到文创产业的蓬勃前景,并积极介入,使得文化创意更自然与快速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推动更高端与更完善的产业链发展。釜山的甘川洞文化村,展示了通过公共艺术和公共设计改善居住环境、激发公众参与、带动地方综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是韩国推行“村落艺术”项目的示范样板。圣丽塔-杜萨普卡伊是巴西一座曾经以咖啡种植和畜牧业为主的小镇,现在通过“创意城市、幸福城市”建设成为拉丁美洲文化欢庆活动、电子信息技术学校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聚集地,这意味着文化、创意、革新和合作可以成为小城镇和其他地方最重要的发展驱动力。

政策的不断出台与推动,也使得城市文化IP的构建任务更为迫切。文化与旅游的双重深度融合,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要方向。2017年4月19日,原文化部2017年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鼓励文化与建筑、地产等行业结合,注重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相协调,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城镇,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街区、艺术园区等人文空间规划设计品质。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加速文旅大发展的进程,建构城市文化IP更是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由艺术家自发或由政府主动开发,将城市原有的老旧建筑、街区改造成具有艺术风格的艺术家聚集场所,使城市的文化实地扎根发芽,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出巨大的贡献。城市文化IP来源于城市文化,又不只是简单的传承,更是城市文化的再生。一些原本文化资源缺乏的城市也能通过打造城市文化IP,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位于日本九州岛岛中心的熊本县,既没有突出的优势资源,又缺乏独特的历史文化支撑,仅仅依靠一只无中生有的二次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