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民企应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价值创造
“提高政府的效率,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这才是对民营企业最好的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在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央高层对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不但为民营提振信心,更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特别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一番话,让未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更广阔的舞台有着深刻的用意,其中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市场对民企开放;另一方面,企业自身需要通过转型,完成价值创造,从“大企业”变成“伟大的企业”,帮助中国经济完成微观基础的重塑,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第二个维度,刘俏尤为推崇,“在这一过程中建功立业,才是更加广阔的舞台。”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资料图:厂房内的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要从追求规模转为价值创造
中国新闻周刊:在这次会上,将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归纳为市场、融资和转型“三座大山”,你对此如何理解?
刘俏:我认为,民企的“三座大山”,同时也是来自一个维度的三大挑战,主要是转型的挑战。
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微观基础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在高增长下的思维定式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