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乌镇:数字经济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口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7 14:44:3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7日讯(记者徐红)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入最后倒计时,再过10几个小时,众人期盼的“乌镇时间”即将再次开启。

桨声船影,烟雨画巷。2014年大会落户浙江嘉兴乌镇,古老的江南小镇邂逅求新求变的互联网,开启了一扇世界透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新窗口。碰撞与交融,传统与现代,古朴与科技交相辉映,让现实充满了对未来科技生活的想象。

4年来,水乡乌镇在互联网科技之光照耀下,已从一个普通江南水乡小镇,一步步走向世界互联网“第一小镇”。

4年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江南水乡演绎和投射了无限动能,植入互联网基因的乌镇,提早过上了“数字化生活”。

对比以往,互联网给乌镇、给浙江、及至全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培育了怎样的中国“互联网+”样本?记者带您走进乌镇。

经济日报记者徐红摄

乌镇因互联网而更智慧

晨曦,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乌镇,像一幅大型的三维立体水墨画:一条河、两条街、河面上架着座座弯弯的石拱桥,桥下水道上,一条小船由远及近,打破了晨曦的宁静,几只灰黑色的鸬鹚列队船舷,好像士兵在等待命令。静静的湖面水道两边形成“枕水人家”。这样的江南水乡,成就了旅游业发展。

2014年,乌镇与互联网结缘,世界互联网大会从此落户乌镇。如今的乌镇不再是当年那个“邻家小妹”,而是已出落成带有东方古典韵味的国际范儿互联网明星小镇,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

位于乌镇西栅里的邮局。经济日报记者徐红摄

走进乌镇,就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遂道。乌镇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这里的老邮局、老字号,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符号。

走进乌镇,就走进了互联网科技织就的梦幻时空。乌镇街道两边,每隔几百米,就是一处乌镇e站,还有许多微医小站、信息亭,均为无人值守,24小时服务。互联网基因深深植入小镇的各个角落。

在乌镇,手机随时连接高速无线网络热点;支付二维码是商户标配;扫码后,乌镇羊肉、姑嫂饼等当地特产都能轻松“买买买”;共享充电宝随取随用;进景区闸门,你的脸就是最好的“通行证”,省去了繁琐的纸质门票;景区内的摇橹船和游览车扫码预约,分分钟如约报到。

此外,还有许多“互联网+”的应用。“在家就能看名医”的微医通、未来感十足智能民宿、更“懂你”的智能家居……这些令人愉悦的体验背后,是互联网科技引领下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从人脸识别、智能家居、到智能电力监控,科技手段解决了行业痛点,实现降本提质。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召开,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西栅景区文宜斋店铺营业员曾小惠告诉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