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找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打工妹!原来她的生活是这样的……
江惠群,生于1946年6月,老家广东宝安县石岩公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25名打工妹中的一个。
1978年,彼时下辖深圳的宝安县成立了“石岩公社上屋大队热线圈厂”,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而这家企业的旧址,在2008年后成为全国首家劳务工博物馆所在地。
图左为第一批打工妹的照片,图右是当时的拉长(车间班长)叶秀珍。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劳务工博物馆
江惠群和姐妹们务工的上屋大队热线圈厂,是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改革开放当年,江惠群和另外24位姐妹“洗脚上田”,进入热线圈厂工作,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打工妹。
江惠群手里拿的,是她和打工姐妹们当年的照片。
热线圈厂主要生产电吹风里面的电热线圈,25位打工妹当时坐在低矮的竹椅上,采用脚踏、手摇等手工进行操作,而设备都是香港那边淘汰下来的旧机器。让村民们眼红的是,她们打工一年的工资,比种田收入要高出三倍都不止。
上屋大队热线圈厂当年的模样
上世纪70年代末,上屋大队热线圈厂创办时港方建厂人员和当地村民合影。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里保留的生产线
江惠群和姐妹们当年就是坐着这样的竹椅进行工作。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员工宿舍里还贴着刘晓庆等影星的老照片,那时她们正年轻,笑靥如花。
海报上是小虎队里的苏有朋,一代人的记忆。
那时的生活极其艰苦,江惠群有个姑妈在香港,每次姑妈从香港回来,蛇皮袋里都装满了好东西,有吃的饭胶,有穿的衣服,有用的毛巾,还有许许多多深圳这边没有的东西。江惠群最喜欢的是饭胶,也就是蒸好的白米饭在香港那边晒干了带过来,用热水泡开了吃。
上世纪90年代,江惠群去香港游玩时留影。
离开热线圈厂后,江惠群先后进入深圳市迎宾馆和京鹏宾馆打工。
深圳市经济特区当年的暂住证
江惠群在京鹏宾馆打工时办的健康证
打工免不了受委屈,在深圳迎宾馆工作时,因为台风天地没扫干净,江惠群有被人骂哭的经历。因此,她特别同情那些外来的打工妹,在工作中,她自己能多承担一些的,就尽量多承担一些。
江惠群的家里,至今都保留着在京鹏宾馆工作时得的奖状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