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神奇的一年,出了很多闪耀影史的佳作。那年前后是中国电影的辉煌时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摘得中国至今唯一的金棕榈,张艺谋的《活着》得了影帝,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拿下全国票房冠军。三个人谈不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但在导演里算得上大师级。但是近两年三位大师的作品市场表现却一般,仿佛始终有一道红线无法跨越,张艺谋的《影》和姜文的《邪不压正》在6亿徘徊,陈凯歌的《妖猫传》5亿左右,在大片票房动辄10亿起步的现在,大师们的票房表现着实不够亮眼。客观地说,这三部电影在国产电影中也属质量上佳之作,为什么不受市场待见?
三位大师都有
过人的艺术原创力
拿这三个人做对比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只分析三人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文化反思一直是陈凯歌的标签。良好的家学渊源,同时又经历过时代与体制的重压,让陈凯歌少年老成,喜欢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与劣,反思历史的谎言。《黄土地》展现了几千年来的黄土文化下个体的麻木,《孩子王》《大阅兵》《边走边唱》《荆轲刺秦王》无不充满着对时代弊病、集体主义乃至民族性的反思。他是有思想洁癖的,最终在《霸王别姬》的史诗叙事中达到巅峰。但是当陈凯歌要从传统文化的反省拷问中醒来,把目光聚焦现在时,却不太协调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