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中国那些事儿】不了巾帼情 海外亦关注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1 14:07:24

中国日报网10月31日电(朱月红) 冰心先生曾经在《我们太太的客厅》一文当中指出中国女性的不足之处: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

或许曾经确有中国女子如文中所述的那般守旧、琐碎,甚至是小方。但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并不乏敢为人先、风华绝代、不畏险阻的女子。她们远赴重洋,在异国他乡用智慧和勤劳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让当地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女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至今仍被那里的人们所惦念。

金韵梅:她将豆制品介绍给了美国

自2018年3月起,《纽约时报》推出“被遗漏的”(Overlooked)栏目,其初衷是为了弥补该报在过去百年中刊登的讣告多为白人男性的缺憾,刊发一些生前因性别等原因未能得到应有关注的女性故事。自这个栏目推出以来,已刊发了多则女性的讣闻,林徽因便是其一。

近日,《纽约时报》又补发了一位中国女性的讣告,她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到海外学习并在美国获得医学学位的女学生,她是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创办人、中国护理教育业的开拓者,她还是第一个将大豆和豆制品介绍到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国人。

她就是金韵梅。

一战期间,美国农业部任命金韵梅到中国进行调研,以便美国更好地利用大豆。图片来源:美国报纸当时的报道截图

金韵梅原名金阿美,又称金雅妹,后改名为金韵梅,1864年生于浙江宁波鄞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在她2岁时,父母因患病相继去世,她被好心的美国传教士麦加缔夫妇收养。

后来,她随麦加缔夫妇远赴美国,考入纽约妇幼医院附属女子学院学习医学。1885年6月,金韵梅以一等荣誉学位从医学院毕业。据《洛杉矶先驱报》当时的报道,中国驻美公使向她赠送了象牙雕刻向她表示祝贺。

实际上,一开始大豆并不为美国人熟悉。根据美国历史学家马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