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边贸带动沿边国家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1 09:00:13

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 本报记者 柯仲甲摄

卡佳在仓库里检查木材。 本报记者 柯仲甲摄

游客在满洲里互市贸易区购买俄罗斯套娃。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雅罗夫展示公司的俄语门户网站。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广西东兴中越边民互市便民浮桥。 资料图片

“希望有更多的中俄合作伙伴来这里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柯仲甲

“刚到了一批国外烘干的樟子松板材,品质特别好!”在绥芬河见到俄罗斯90后姑娘卡佳时,她正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客户交谈。卡佳是俄罗斯一家大型木材公司的员工。2012年她被派到绥芬河担任中国区域销售经理,负责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客户联络等工作。“我们的原木和板材产品直接从俄罗斯出口到绥芬河口岸。现在公司每年80%的外贸业务都在中国市场。”卡佳说,公司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业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增长。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牡丹江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中国第三大铁路口岸和黑龙江省最大的公路口岸。绥芬河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距离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只有210公里。1992年绥芬河被黑龙江省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后,这里的边境贸易迅速升温。

“那年大学刚毕业,听人说这儿‘欠欠’很赚钱,没多寻思就来了!”上世纪90年代初,哈尔滨人张晶华来到绥芬河寻梦。当地人说的“欠欠”就是英语“交换”的意思。“用绳子一拦,大家各站一边。看上了什么东西,就喊着‘欠欠’,拿自己的东西和对方换。”张晶华说,她来到绥芬河的时候,正是“以货易货”的传统贸易方式即将告别历史舞台的年代。

“‘欠欠’虽然简单便利,但是存在管理无序问题和治安隐患。”绥芬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引起了当时管理部门的重视,决定建立一个市场,便于管理和长远发展。1991年,绥芬河第一个专业的边贸市场青云市场正式成立。随着绥芬河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提前“卡位”的青云市场就像其名字一样“青云直上”,市场内560个摊位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这里成为中俄边境线上最活跃的商贸市场之一。

张晶华看到了机遇。1995年,她在青云市场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做起了面向俄罗斯市场的汽车配件出口生意。深耕这个行业20多年,如今她已是绥芬河布斯特集团的董事长,公司产品覆盖俄罗斯近百个大中城市,深受客户青睐。

俄罗斯人廖沙是俄罗斯堪察加的汽车配件销售商,也是张晶华最大的合作伙伴。“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是一家小店面时,廖沙就来采购产品了。一开始的量也不大,我们店面里有什么他就买点什么,自己扛着包运回俄罗斯去。”张晶华说,廖沙的店面几乎和她的店面同步壮大,“后来他的规模越做越大,一次进口价值上百万元人民币的货。自己也不再扛包运货了,都是直接通过物流清关出口。”受益于绥芬河的沿边开放政策,廖沙的生意迅速发展壮大。

现在,廖沙的企业拥有一个汽配批发中心和40多间汽修店铺。他现在来绥芬河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年也就一两次。采购的货物数额却越来越大,一年能达到50万美元。廖沙也会根据俄罗斯消费者的喜好,向张晶华下订单定制汽配产品。“做了这么多年的俄罗斯市场,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前些年在绥芬河建设了自己的工厂,自主设计、生产汽配产品,满足个性化订单的需求。”张晶华说。

张晶华和廖沙这一对中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的创业史,是绥芬河口岸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扛包过货到物流清关出口,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生产加工落地,独特区位优势再叠加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整车进口口岸等国家开放政策,绥芬河作为中国对俄经贸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关键节点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7年,绥芬河口岸过货1140万吨,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口岸过客108万人次,创8年来最高。

卡佳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10年前来到绥芬河开拓中国市场时,每个月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只有1700多立方米,现在每个月已接近5万立方米。公司出口到中国木材的多半都直接销售给绥芬河本地企业,剩下的才销往中国各地。“绥芬河是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木材产业链条很完备。本地木材加工企业就有好几百家,市场很庞大。”卡佳说:“一家原本在天津的木材加工企业,因为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与我们建立的稳定合作关系,特地把工厂搬到了绥芬河。”卡佳颇为自豪。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绥芬河口岸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我和廖沙以及另一位俄罗斯合作伙伴安德烈一起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了‘海外仓’。他们提供土地、建设仓库,我提供产品。”张晶华告诉记者,通过这样一种合作方式,俄罗斯的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就可直接从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外仓”发往俄罗斯各地。除了出口,绥芬河从俄罗斯进口的食品、日用品等产品也通过互联网电商实现交易。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17年一年绥芬河就发送了跨境电商包裹21万件,交易额近1600万美元。

如今,在绥芬河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就能感受到口岸贸易给这座小城带来的经济活力。不大的城区里,密密麻麻遍布着各式各样、挂着中俄双语招牌的商店。卡佳说:“我看好这里的边贸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中俄合作伙伴来这里落地生根,与我们携手成长。”

“我们的边贸生意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吴 勇

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中国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以及东欧最便捷和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之一。在中俄边境线上,1992年批准建设的位于满洲里西端的中俄互市贸易区目前已成为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边民贸易、金融服务、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国际会展、跨境电商等产业竞相发展,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满洲里还基本没有进出口企业。“随着边境贸易优惠政策的落地,满洲里的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边贸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占地方增值税总额的70%以上。”满洲里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工作人员介绍:“活跃的边贸使得一些银行纷纷到满洲里开展国际金融业务,为边贸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46岁的德米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