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概述
2018年10月22日至2018年10月28日,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大数据平台共监测到舆情信息999132条,包括资讯242674条,企业392条,微信366177条,政府机构8366条,网络视频1143条,网络媒体52968条,博客3720条,微博214068条,论坛23513条,客户端71826条,外媒126条,数字报刊14158条。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大数据平台分析,正面信息占比超69%,搜狐、今日头条成为主要传播来源。
图:信息敏感度占比
图:媒体活跃度
1.马蜂窝深陷评论造假风波 强势回应仍澄而难清
【舆情概述】10月20日,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一文,指马蜂窝旅行网涉嫌评论抄袭和造假。21日22时,该公众号再次发文,就马蜂窝举报、删除内容进行调侃,并进一步分析平台点评、游记、问答内容涉嫌造假。22日,马蜂窝在其微信公众号内发表声明,就报道内容予以回应。
【舆情传播】截至28日24时,涉及马蜂窝涉嫌评论造假的报道量达到13870篇(条)。其中,纸媒共85篇、网媒共3617篇、APP 共4602篇、微信公众号共3837篇、论坛共247篇、博客共604篇、微博信息共869条。新闻App成为本次舆情的核心传播渠道,网媒、微博、微信传播量较高。
20日,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发文直指马蜂窝涉嫌评论抄袭造假,随即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引发媒体关注。
22日,马蜂窝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表示已对全站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了检查,并对涉嫌虚假的信息展开查处,认为事实与第三方机构数据严重不符,认为是有组织的攻击行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同日,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针对马蜂窝的声明作出回应,表示马蜂窝声明中有偷换概念、避实就虚以及逃避责任等问题,并已做好更多证据的公证和司法鉴定,将逐步放出。
此次“马蜂窝数据造假”事件受到了媒体与网民的集中关注,互联网行业数据领域虚假繁荣现象成为讨论核心点。
【舆情点评】马蜂窝被指评论数据造假引发舆论对其业务发展、数据造假、融资等方面的集中关注。受到数据造假波及面广的影响,本次舆情不仅仅影响马蜂窝自身的品牌声誉,还呈现出向行业蔓延的蝴蝶效应。
面对志在赴美上市的马蜂窝,有媒体表示,以马蜂窝目前的这种情况“即使将来顺利‘带伤上市’,可能也避免不了被投资者们‘用脚投票’”,对企业未来发展蒙上阴影。目前,舆论认为数据“注水”现象是互联网行业潜规则,马蜂窝存在的问题在其它互联网企业身上也同样存在。
本次舆情中,资本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舆情传播高峰期时的信息源文章,频频提及的马蜂窝几轮融资情况,还是马蜂窝即将上市的新闻背景,无疑都印证着舆论正是在“资本”的语境中谈论此事。因此,马蜂窝评论造假事件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而大数据报告的曝光方式增加了媒体与网民的认可度,特别是发布时间、内容对比等维度的分析更加让舆论深信不疑。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打破了马蜂窝强势回应的舆情应对意愿,舆情事件也因双方的多次发声、表态出现持续传播。
2.北京、苏州“非法一日游”遭起底 苏州旅游局表示从严从快处理
【舆情概述】本周北京、苏州两大旅游城市先后被曝光“非法一日游”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本周《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