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民网微信
人民网纽约10月29日电(记者 殷淼)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发布了中国在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的农业发展合作项目案例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农业对外援助项目致力于满足受援国实际需求,切实促进了当地粮食增产,并提高了农户收入。
图片为报告封面截图。
据悉,这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展针对中国发展合作项目的案例研究,这也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进行此类合作。该研究报告通过对几内亚比绍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和莫桑比克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两个伙伴关系的评估,以展示南南合作可以实现的目标。
图片为报告封面截图。
报告显示,几比农技项目以水稻种植为主要对象,通过农业技术培训、良种引进繁育、生产活动指导等援助工作,逐步提高几比的水稻生产技术和产量。莫桑比克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测试了从中国进口的杂交水稻和旱地水稻品种,并筛选出了10种适合当地农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这些参加试验的水稻品种产量最高达到每公顷10.74吨,旱地水稻的平均产量超过每公顷6吨,是当地水稻品种平均产量的两倍。由于产量提高,当地农户收入也明显增加,在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大使在致辞时说,中方此次发布的援非农业项目研究报告,就是落实北京峰会的一个具体举措。中国在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向当地农民提供适用的农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建立销售渠道,实现商业化自我发展,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我们期待国际社会加大重视和投入,更好帮助非洲国家落实《2063议程》和2030年议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非洲局局长阿洪娜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