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久久为功 绿染塞上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31 09:30:05

原标题:久久为功 绿染塞上

如今的右玉绿树成荫。

右玉干群一心,共同植树造林。 右玉精神展览馆供图

初秋的右玉,碧空如洗,绿色沁人。

当“大地文心” 作家采风团一行驱车进入山西省朔州右玉县,所到之处,林间山坡尽是苍翠叠荡,让人很难把眼前的景象与那个“解放初,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资源覆盖率为0.3%”的荒凉县城联系在一起。

近70年来,右玉历届政府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全县绿化率提高到54%,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而对右玉县而言,从沙进人退到绿染山川的沧桑巨变,则是一段改善生态、绿化家园的峥嵘岁月,是一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恢弘乐章,是一部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祖辈们传唱的民谣勾勒出了昔日右玉黄沙漫天的景象。

在南山森林公园的绿化丰碑前,“右玉精神”宣传员、原县政协主席王德功向作家们深情地讲述右玉的绿色故事。

作为地地道道的右玉人,73岁的王德功从出生、成长、工作直到退休,一生的轨迹都与脚下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他也亲历并见证了右玉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苍翠传奇。

“过去的右玉,最出名的就是风。这里的风硬、刮起来旷日持久,当时老人们常说‘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说的就是这风从立夏那天起,一刮就要刮40天。”王德功说起记忆里的家乡,那景象依稀就在眼前。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自古就是边塞要冲、西口故里、晋商通道,是一条灿烂的历史文化走廊。但同时,这里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也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大风口”,建国初期,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曾有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迁。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右玉人民没有屈服、没有妥协,发出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的响亮誓言。

第一任右玉县委书记张荣怀手中的那把铁锹,就像一个绿色的接力棒,从 1950 年春到次年秋天,全县成片造林 2.4 万多亩,各处栽树 5 万棵,由此拉开了右玉人近70年坚持不懈植树绿化的序幕,展开了一场豪气壮阔的20任县委书记的接力赛。

如今的右玉,森林覆盖率达到54%,是天然的温室和“大氧吧”,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平均高出30多毫米,沙尘天数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了一半。右玉还被联合国授予“最佳宜居生态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百姓口中的“真穷真苦真荒凉”一去不返,这里有了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