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十一”狂欢喧闹的手机屏幕和动辄夺人眼球的数据背后,中国电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双十一”走过十年,今年如何上演?
本报记者 徐潇
眼下,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进入倒计时,众多电商提前公布的各种促销“新玩法”,已经让不少消费者眼花缭乱、跃跃欲试。
在“双十一”走过的十年间,我国电商消费模式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升级完善。尤其是相比于最早单纯依托“补贴大战”的线上引流模式,各大电商平台越来越注重线上线下联动的新生态效应,而线下流量的争夺也被各大电商巨头视为获利的重要手段,这也促使“群雄并起”的市场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线上线下“流量争夺”激战正酣 在今年已经打响的线上线下流量争夺战中,记者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流量入口与品牌商资源两个方面,而留住商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品牌商带来更多流量。 在流量入口的竞争中,除了明星宣传、自媒体广告投放、“双十一”晚会等引流途径被逐步应用增流实践外,今年备战中,不难看出:注重线上线下抱团作战,津贴直减的“新玩法”将成为主流。 10月17日,苏宁易购宣布今年的“双十一”主题为“上网上街上苏宁”,推出线上线下均能领取和使用的购物补贴,将发动全国1万家全业态门店参与,苏宁易购常规店将成为此次“双十一”线下活动的主战场。 日前,天猫宣布十年厚积薄发的“双十一”购物狂欢正以崭新的姿态走来,“新零售”“全球化”“消费分级”将成为今年天猫“双十一”的核心关键词。天猫宣布今年首次推出“双十一合伙人计划”,将联合口碑、盒马、饿了吗等APP与邀请银泰商场、居然之家、大润发等线下卖场加入天猫“双十一”。 与天猫同日,京东举行了2018年京东全球好物节启动大会,宣布今年京东“双十一”将汇集全国的京东之家、京东便利店等线下资源,合作联想、五星电器、TCL等品牌的创新门店,联手银行网点、运营商门店等合作伙伴。 有关专家指出,长效稳定的流量增长放缓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面临的问题。电商平台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已经进入流量的瓶颈期,电商平台在解锁各种新姿态争夺流量的同时,也开始偏重于针对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商品和消费渠道,迎合消费需求的变化。 暗流涌动,新竞力量跑步进场 十年前,阿里巴巴首创的“双十一”将年轻人庆祝单身的11月11日变成了零售史上最大规模的消费狂欢。近几年来,淘宝天猫“双十一”的增长率连年放缓。一枝独秀的狂欢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而拼多多等新竞力量一改往日形象,开始转型进攻,抢占市场份额,影响竞争格局。拼多多在今年6月开始采取平台转型、清理假货、品牌升级等措施,并加大品牌广告的投放,重走了淘宝当年的品牌转型之路。 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后的拼多多品牌转型之路虽然过程曲折漫长,但一个拥有正品以及售后保障的电商新秀也在逐渐成长,对于阿里的威胁也越发真实,不可小觑。2018年“双十一”或将是拼多多影响天猫市场份额的开始,大放异彩的可能性较高。 因为与阿里老对手京东相比,拼多多的卖家以中小商家为主,这是天猫流量无法兼顾到的卖家群体,正契合了天猫对于消费需求的定位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 2017-01-05 17:26:12
2017-03-15 15:38:44
2019-02-26 16:29:15
2015-05-21 13:12:54
2019-03-06 12:34:21
2019-02-28 10:5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