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17年(第九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活动拉开帷幕。本届活动持续以“相融天下人才城汇四海精英”为主题,重点邀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以及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参会。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281名精英人才携带258个创新创业项目前来对接洽谈。苏州市副市长、相城区委书记曹后灵等出席开幕式。
精英荟萃——281名嘉宾集聚相城71个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是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活动举办的第九个年头,本届相城分会场活动的参会嘉宾数和携带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5%,博士学位的嘉宾占53.7%。更有在活动当天,已有71个创新创业项目正式签约、4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还有142个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对接。
相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葛宇红主持开幕仪式
在开幕式上,10个第五届阳澄湖创客大赛获奖项目、6家创业周优秀落户企业获得表彰接受颁奖,“相城区博士(后)联谊会”、“相城区大数据产业联盟”正式揭牌。在阳澄湖创客大赛颁奖环节中,获奖项目涉及生物、教育、金融、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获奖项目名称如“光合未来智能室内花园系统”、“一体化混合式学习运营平台”等显示了人工智能、信息共享等技术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阳澄湖创客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相城区博士(后)联谊会揭牌仪式
相城区大数据产业联盟揭牌仪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相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顾海东在介绍当地创新创业环境时表示,“回首相城十六年来的创业发展历程,深深地体会到,相城要实现‘后发崛起’,突破口在科技创新,关键点在各类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人才。”
苏州市副市长、相城区委书记曹后灵为优秀落户企业颁奖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特邀嘉宾,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技术研究院院长吕建伟在仪式上发表了对未来科技创新的看法。他在演讲中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传统产业中去,带来了产能的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科技的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圆梦相城——“1+7+10”模式特色突出全方位助力人才服务
结合相城产业布局,今年,相城分会场活动采用“1+7+10”模式组织开展,即:围绕1个开幕式,“大数据专场”、“千人计划创业特训班”等7项子活动以及10大板块的专场活动。呈现出“聚焦高端产业、关注顶尖人才、拓展乡情资源、服务企业发展、多方联动协作”五大特色。
开幕式现场
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相城籍在外的优秀人才回乡创新创业,今年相城区特别增设了“相城优才回乡行”活动。22名在外相城籍优秀人才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感受相城发展成就,鼓励他们回乡工作创业。
作为优秀人才代表之一发言的吴卫平,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家乡发展呈现欣欣向荣态势的激动之情。他是相城区望亭镇人,目前担任伦敦城市大学冠名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博士后、南安普顿大学ORC研究员、国际化学工业协会中英分会主席,还创办了剑桥油墨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化。“我的家乡相城虽然在2001年才建区,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高品质的配套设施、优厚的政策扶持,都是我们创业者需要考量和利用的资源。”吴卫平说,希望更多有志之士带着创业梦想来到相城,抓住机遇,成就辉煌。
活动期间,阳澄湖创客大赛、优创项目资本对接会、本土企业创新项目专家(博士)对接会等活动也陆续开展。
共“创”未来——9年努力硕果累累扶持政策强化“引才磁场”
为了加快集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将相城打造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相城近年来的持续努力成果显著。
现场签约
自2009年活动开办以来,相城区始终坚持“高层次人才落户,高品质项目落地”的目标,努力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力,先后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1200余人参会,正式落户的创新创业项目达171个,其中创业项目132个,注册资本超过12.3亿元。活动已成为全球精英广泛集聚、创业资源高度整合、创业要素充分涌流的专业化优质引智品牌。
飞速发展的相城给了人才广阔的舞台,不断集聚的人才也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融入在相城发展的热潮中。据悉,在促进项目落地的同时,相城区还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深化创业扶持。最近,《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试行)》、《关于加快相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试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阳澄湖人才计划及配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试行)》等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相城在更广范围内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强化了全区引才聚才的“磁场效应”。
相城如今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高铁新城三大产业创新载体,正各自朝着“千亿级”规模目标加快迈进。同时拥有国家级阳澄湖数字文创园、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现代服务业载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百花齐放,共筑相城经济发展繁荣。
(供稿人:朱海波通讯员: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