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零基础”孩子,在赫德双语学校的8个感人瞬间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29 21:11:38

 慢养,是我和先生的一贯主张。

我家的老大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娃。在读赫德小学一年级之前,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零基础”。

作为一枚普通妈妈,在孩子入学前,我也是各种焦虑,各种心路历程,和其他家长们一样。当时,我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零基础”:我家娃的汉语拼音、phonics自然拼读法都没有开始,而这些都是传说中入学前要完成的任务。

不过,我和自己讲,零基础不怕,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孩子有学习动力,能用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持续进步,我就很欣慰了。

漫长的择校之路开始后,我们看过上海远远近近的各家双语学校,最后选择赫德学校,关键只有两个字:合适。为此,我们家特地从静安寺搬到了松江。当然,家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搬家这个决定是在我先生的支持下做出的,家庭关系始终是第一位的。

从2016年秋天入学到现在,我家老大在中英文等方面的进步很明显,我和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也顺畅,而且学校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启蒙有很大的影响,让我家老二都深受其益。

虽然我家“零基础”的孩子起点低,而且进步的速度像蜗牛一样慢,但每一个点滴进步都让我这个当妈妈的感动不已。回顾这一年,有几个瞬间让我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把这些瞬间串起来,其实就能非常明晰地看出孩子在这一年里是如何成长的。

瞬间1:诵读让孩子储存画面

第一次听学校负责语文的朱老师讲课,她有一个理念我一下子特别认同。她强调说一二三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池子一样。它储蓄的是什么呢?储存的不是单个词、单个句,而是在诵读了一大段文字以后,孩子的脑子里面会有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其实就是所有想象力的来源。因为你先是看到整篇的文字,然后诵读了以后,脑子里呈现出来的不是单个的,而是整体的、甚至有可能是动画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有助于孩子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和情感的。当孩子积累了大量的画面之后,再要去表达写作的时候,他头脑中的各种画画就是一个很好的储备,而不再是所谓的那种美文美句。

先从中文谈起,这不仅是因为赫德强调中文(当然我个人觉得怎么重视中文都不为过),更是因为中文学起来真的比英文更难。要学好中文,从意识上就要重视。而且,重视中文并不是弱化英文,这一点是需要明确的。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像学英语一样来学中文,很多人都是一开始先学单字,然后组词造句,然后学语法,比如什么“被字句、把字句”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教法。然后学英文也是这样的。但从我自己孩子这一年的学习当中,我受益很深的就是“诵读”的概念。

其实很多家长也会知道诵读很重要,但是真的上学之后就又回归以前那种学习的做法。其实诵读的过程等于是把一个单字单词的学习放在了后面,更多的是整体的朗诵。

在一年级,我家老大的语文课是40分钟,每周8-10节课。上学期时,她有三本读本,分别是《开学啦》、《神奇的动物王国》、《大卫勇闯拼音国》。今年这学期也有三本,是《发现春天》、《神奇的海洋世界》和《再见一年级》。

所有的这些语文课,都不是像常规小学的语文课,先学拼音、再学生字生词。赫德小学每个年级都是6本书,大单元跨学科融合,类似的主题会螺旋上升。比如,春天主题,一到三年级都在上,一年级主要是打开五官感受春天,诗歌文字都很美。听说二年级、三年级会更深入,学生会做自然笔记、春之报、草木染等等,用一种更深入的方式研究学习。

就在这种诵读的学习中,我发现孩子经常脱口而出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只是回来告诉我认识了什么生字。

瞬间2:以绘代写表达完整故事

“妈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老师要带我们去看水稻是怎么收获的。”

“妈妈,我们学了秋天的诗,我要把缤纷的秋天画出来。”

秋天到来的时候,学校让孩子们学了好多关于秋天的诗歌,还组织孩子们去农场体验收割。而所有这些的作业,却都是让孩子们画出来。

我还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开始留的作业就是写多少遍bpmfdtnl,要写多少个生字生词。但我家老大却并没有这样的作业,这是让我特别留意的一件事。

这一年来,孩子带回来的家庭作业,形式很多样化。上学期的作业大多是写绘,以绘代写,也就是画画为主。我女儿学过一篇课文《丁丁是个小画家》,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用四条腿的螃蟹、没尾巴的大马、尖嘴鸭子、圆耳兔子编个故事,并画下来。我女儿当时故事情节编的一般,但能真实反应她当时的水平。类似的作业还有很多,比如照着课文仿写诗歌等等。比如学完《白云亲了一下蓝天》这首儿歌,作业就是让孩子们模仿句式,用自己在秋天的亲身经历,创作属于自己的《秋天的故事》。他们虽然还不会写字,但却可以和父母一起回忆关于这个秋天爸爸妈妈带他们去了哪里,然后讲各种各样他们觉得有趣的故事。

其实在一年级的上学期,孩子主要是把自己想出来的画面画出来,因为她认识的字不多,也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所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写。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帮助家长去了解小朋友学习的一个状态

到了下学期,开始加入书写要求,循序渐进。而且下学期基本上就是她自己独立完成了,因为汉语拼音孩子已经慢慢学会了。而且这种作业的方式她自己已经很熟悉了,她会想象很多有趣的画面,然后把它画出来,自己去标想到的台词。很多字虽然也不会写,但她也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来,用汉语拼音把它标上,这也是我非常满意的地方。

瞬间3:不急不缓地学会识字

孩子这一年来,其实并不一定比别人认识的字更多,但是我发现她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联想能力在提升。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她忽然指着公园里一个“禁止攀登”的牌子念了出来,但这个“攀”字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明显是难的。后来我想,虽然这些词她可能没有当生词来学过,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就看到过,而她通过诵读,因为对于这个课文本身感兴趣,导致她可能就记住了。

赫德在汉字书写和认读方面,其实是有着不急不缓的教学节奏的。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书写,是需要前期准备工作的,比如眼睛的观察能力、小肌肉的力量发育成熟程度等等。赫德的一年级语文学习是不强调书写文字的,而且将拼音学习也后置。《大卫勇闯拼音国》是上学期的第三本读本。在我看来,写绘的方式对孩子是更有利的:一是保持孩子兴趣,孩子都爱画画;二是锻炼小肌肉,为将来的书写做准备;三是通过画画保护并提升孩子想象力。

当然,赫德也是教认字的。但相较于单字的认读,老师更重视的是整体认读,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字词在语境中的理解。一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慢慢就认识了。而且,这个时候对这些字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单个字,而是鲜活的词句、情境。时间久了,我发现女儿在写字过程中只要写很少的遍数就能记住,不需要那么多次反复机械的训练。

瞬间4:乌龟奶奶来考试

学期末的评估也很有意思,比较立体。我家老大第一学期是以故事闯关的形式进行测试老师把各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形式活泼,又有仪式感。比如,开始和结束都会收到一封乌龟奶奶的中文来信和祝贺信,细节处理得挺好。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测试,同时又是一次知识的巩固。

记得小时候,我们最怕的就是考试。但赫德的第一次考试,让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感兴趣。

小朋友们学过一篇绘本课文,里面有个角色是乌龟奶奶。期末考试的时候,小朋友们就都收到了乌龟奶奶寄来的一封信,邀请小朋友到她家里做客。但要去她家之前,需要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