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精神高地”终摘帽:记兰考脱贫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30 12:16:08

2017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来源:中国网3月28日)

五十多年前,党的好同志,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他亲自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灾害顽强斗争。最后风沙没了,泡桐树高了,但是焦裕禄同志却永远走了。

焦裕禄同志生前曾说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深切的话语,寄托了焦书记对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的殷切期盼。虽然沙丘没了,风沙也没了,自然条件好多了。但是兰考的群众却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贫困落后的帽子却依然戴在兰考头上,焦裕禄同志的期盼还远远没有实现。

一直以来,兰考似乎习惯于带着“精神高地”的光环出现,经济建设成为了边缘工作。领导干部擅长的就是上面让干啥就干啥,这样不会出错,不用担责任,因此,兰考错失了多次发展机遇。焦裕禄精神也渐渐凝固在那座裤脚挽起,双手叉着腰望向远方的铜像上。领导干部身上的干劲、闯劲越来越少,老百姓“穷惯了”“熬疲了”,觉得兰考“也就这个样”。兰考急需要改变,并且急需要思想上的改变。

改变的转机在2014年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总书记将兰考作为联系点,一年之内,两次亲赴兰考指导工作。面对总书记嘱托和全国人民期盼,兰考县委县政府郑重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承诺。至此,兰考脱贫攻坚正式拉开战幕。

古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面对全县数万贫困人口,如何实现全部脱贫是一个巨大的难题。针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兰考县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精准“开方”,制定了12项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政策。脱贫奔小康的故事在这片“精神高地”上不断上演。

故事上演的背后,是兰考百姓对小康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的誓言,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而这一切的努力在3月27日得到了收获,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只有扎实苦干,才有幸福生长。全面实现小康的路上,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共产党人。(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