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脱贫理念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23 18:21:15

(谷曦)“数字脱贫”,本该严谨的扶贫脱贫工作,变成了加减乘除的数字运算;“注水扶贫”,本该实打实给群众带去的脱贫红利,却打了折扣、搞了变通,使得群众对脱贫的获得感不强……在看到当前脱贫攻坚喜人形势的同时,随着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深入,部分地方在工作中显露出来了工作不细致扎实、扶贫理念不严谨务实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打破这种扶贫“兑水”,切实提升脱贫扶贫工作的成效呢?我想,必须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如一地落实好人民为中心的脱贫理念。

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下,各级政府部门做到全力以赴,基层部门作为这场战役的主阵地,都展现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这体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坚定自觉,也是对人民中心工作导向的深刻践行。事实上,脱贫攻坚工作就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场历史实践,也是需要在人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的新的战役,做到脱贫规划群众早参与、脱贫开展群众真参加、脱贫监督群众能发声,确保群众在脱贫攻坚中不断提升获得感。

规划脱贫上群众要提前参与。脱贫攻坚群众是主体,在规划阶段就要有他们的声音,就是在制定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等措施上要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既是扶贫措施面向社会公开、保障公平的要求,也是为下一阶段脱贫攻坚工作最大化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群众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谁是贫困户、哪个村最穷,当地群众最清楚,做到脱贫规划,关键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吸取当地群众代表、五老、村干部等人士加入到扶贫规划中,重视他们对脱贫的设计构想,也要将脱贫规划及时地进行公示征求意见,使之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发展规划。

推进脱贫上群众要有效参与。脱贫工作本身就是一场经济发展的变革,也同样是一场思想理念的转换。对于许多贫困地区来说,地处偏僻、资源贫乏、没有可供利用的资源禀赋,是致贫的原因之一,但不少地方群众存在的思维不活、等靠要思想,也是致贫的根源。基于此,脱贫中群众有效参与,就是通过在脱贫工作中在产业谋划、资源整合方面,广泛地引导当地群众参与进来,并以此为契机,多利用政策宣讲的机会,多用好技术能人的现身说法,来搅动他们的思想、激活他们的市场意识,切实做到扶贫扶智、治贫治愚。

监督扶贫上群众要能真发声。从不少地方暴露出的“数字脱贫”、脱贫兑水,既是政绩观上出了偏差、钻了空子,也是在扶贫监督上对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各地在积极落实国务院倡导的第三方评估、省际异地交叉考核的部署的基础上,最关键的就是要主动向下、坚持人民中心导向,将群众参与监督作为硬杠杆,在扶贫成效上多听取群众声音,要做到脱贫摘帽必须依靠群众、经得起群众评议,使脱贫真实可信、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同。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关系“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部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脱贫规划、实施脱贫、监督脱贫的群众参与,去除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的土壤,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谷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