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学术研讨会举行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31 10:21:57

中国文化传媒网融媒体记者 冯倩

  近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出席研讨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学者参会,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程、经验、前景进行了充分交流。此次研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诸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70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始终积极介入文艺实践,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中国当代文艺发展,形塑了当代中国的精神肌理与情感结构。与此同时,作为普遍原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在与中国具体文艺实践的接触中,不断自我调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与方法,诞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但也遭遇到一些症候性的理论难题。因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其中国化历程进行回顾,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对其遭遇的问题进行探究,是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必要举措。

  祝东力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化首先是具体化、现实化,所以既要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和特点,研究中国实践,更要一次为出发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今天的中国形态和特点,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并指导当代文艺繁荣发展。

  会议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生与展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流变与转化”“共和国文艺问题研究”三个论题。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整体进程进行梳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关键节点及经验、启示;一些学者以鲁迅、郭沫若、冯雪峰等现代文学大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为论题,呈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的具体路径与脉络,并借由左翼文坛的创作与理论论争勾勒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参与中国文艺实践的最初进程;一些学者则集中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现实主义、人民文学等关键概念进行了兼具历史在场感与当下问题意识的再解读,并探讨了现实主义创作、人民文艺在当前语境中展开的新可能;一些学者则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对陈涌、杨晦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当下的价值与意义。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廓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依托详实的史料,对现当代中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理论文本与文艺实践进行深度研究与评价,既可以还原历史现场,发掘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多元面向与丰富可能,又能够在与当下文艺实践的互动中激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能量,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