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推出红色精品 书写奋斗篇章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29 09:12:37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罗群  


  《战上海》剧照。祖忠人/摄

  10月18日、19日,由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战上海》首次以海派杂技的形式、风格,将杂技技巧与戏剧性紧密结合,呈现红色文化题材,用时代语言、国际语言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内核,既凸显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创新性、国际性和艺术性”的特质,也进一步拓展了红色题材作品的观众群体。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向注重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艺术节努力推出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回首70年奋斗历程,反映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讴歌英雄、讴歌人民。

  求新求变,吸引年轻观众

  杂技剧《战上海》以上海解放战役为背景,通过8个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戏剧场景,以平均年龄24岁的演员阵容艺术地展现了革命年代,与他们几乎同龄的进步青年不畏牺牲的奋斗故事。该剧编剧董争臻认为,中国杂技的观赏性、技巧性毋庸置疑,而观众的审美水平逐渐提高,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技巧,杂技表演需要有新的形态出现。《战上海》就探索了杂技与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融合,发展创新了传统杂技的道具和表演手段,演员不仅要完成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更要塑造人物,让技巧为人物、剧情服务,为张扬红色文化精神服务。

  这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战上海》于今年5月进行首轮试演,综合多方意见,不断修改提高。据该剧总编导李春燕介绍,此番修改打磨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线贯穿始终,力求以小人物承载大情怀,以小切口展现大格局。

  上海的张先生是杂技迷,《战上海》首轮试演他就看了,又看了18日的演出,感到提升不小,他说:“我看过不少杂技剧,杂技剧最怕杂技跟剧’两张皮’。打磨之后的《战上海》注重技巧与剧情的融合,歌颂了革命英雄,感情表达得也很充分,让人看了又震撼、又感动。”受到打动的不止张先生一个人。记者观察,18日的演出中,观众或为高超的技巧低声惊呼,或为英雄的智勇喝彩鼓掌,当背景歌曲唱到“你毅然放开我的手,用热血把思念覆盖”“或许会提前离开,我们都明白”时,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一位“95后”姑娘在散场后的采访中表示,没想到红色题材作品这么燃、这么好看,完全没有隔阂感和距离感。

  积极委约,展现原创风采

  用时代语言、国际语言讲述红色故事、挖掘红色精神,推出“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的红色题材作品,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贯追求。作品只有好听好看、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其思想内涵才能获得更深广的认同和传播。

  因此,本届艺术节委约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交响曲《潮》,从上海视角诠释新中国70年来的光辉历程,作品没有所谓“学院派”的晦涩难懂,力求好听、接地气。另一部委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