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黑灯剧场”,不仅是钱的问题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9 16:25:26

苏锐/文

  前几天参加一个论坛,主题是研讨中小城市的剧场如何发展。尽管主持人开场直言:“钱的问题就不要说了,大家都缺钱。”但在交流环节,还是有不少的嘉宾大倒苦水,或无奈或自嘲地表达缺钱带来的困难。

  先解释下“黑灯剧场”。这在业内不是一个新概念,指的是剧场利用率低,常年处于演出少、无人问津的“黑灯”状态。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2500个剧场,但保持常年有演出的仅占一半,“黑灯率”约为50%。当然,那些没有演出的剧场,也不是常年不开门。他们发挥着与自己定位不相符的功能:地方开会、产品推销或者搞艺术培训等。

  很多“黑灯剧场”的产生,是因为钱的问题。因为经费不足,剧场的钱只勉强够给员工发工资。想要做演出,那麻烦的事就多了。比如,要给演出方钱,要检查剧场的设施设备是否安全可用,要去招揽观众卖给人家票,如果遇到节假日,还要考虑员工的加班费。“一动不如一静”,与其费大力气要来投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演出,不如直接“关门大吉”。这大概是一些“黑灯剧场”的现状。

  其实仔细想想,“黑灯剧场”的产生,又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有了钱,剧场就能“夜夜灯火通明”了吗?未必。除了上面说的消防安全、售票、加班费等问题,运营好一个剧场,让它名副其实地举办演出,还要考虑内容供给的问题,即演出从哪里来。

  演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在街上随便找个团体就行。既然政府投入让你搞演出,势必要对演出的质量提出要求,特别是观众的接受程度。如果你花50万元请来一个团队,末了一张票也卖不出去,甚至免费送票观众都不愿意来,这就是非常尴尬的事了。

  解决“黑灯剧场”的问题,必须把它放在演艺产业链上来考虑,要有整体思维。

  首先,需要摸清市场的需求,当地的老百姓到底对哪些节目感兴趣,愿意为哪些演出掏钱买票。其次,要有专业的演出采购人员,他们须得对一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有准确的把握。第三,建立专门的营销团队,节目引进来之后,得想方设法把演出信息发布出去,同时让感兴趣的观众走进来。第四,要做好剧场的各项保障工作,尤其是安全问题,以及观演环境的优化等。

  因此,把“黑灯剧场”变成文化地标,光靠钱还不行,这是个系统的工程。一方舞台看似小,背后的学问可不少。建议中小城市的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新的剧场时,目光得长远一些。投入几亿元建起来容易,建得好看也不难,难的是让剧场发挥效益,一直好看下去。再说,几亿元对地方财政也不是小数目。没有后期运营的科学方案,一些剧场确实不该着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