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南京7处文物点晋升“国保” “金陵国保”越来越年轻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7 17:27:56

  国立美术馆旧址等7处文物点晋升“国保”,其中5处不足百岁

  “金陵国保”越来越年轻

  昨天,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中国政府网正式发布。南京共有7处文物点入选,其中新增国保单位6处,分别是南京鼓楼、马林医院旧址、北京西路日本大使馆旧址、国立美术馆旧址、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和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另一处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并入第一批国保单位中山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此次公布的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已先后公布了八批国保单位,共计5058处,南京国保单位总数已有56处。

  提到南京的国保单位,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有着千百岁“高龄”的古遗址、古建筑,比如明城墙、明孝陵、南朝陵墓石刻等。其实,从6年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开始,南京入选项目就开始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当时,南京新入选的22处国保单位中,近半数都未满百岁。

  此次入选的7处国保单位,“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除了明清时期的南京鼓楼,其余6项均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5处不足百岁。

  新入选的“国保文物”不仅年轻,而且不少还在服役,以不同角色身份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国立美术馆旧址现为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是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也是江苏乃至中国的艺术品典藏、研究、展示的重要场所;马林医院旧址自1892年建成以来一直服役至今,1951年改名鼓楼医院,如今已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晒晒南京的新“国保”

  鼓楼

  南京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城楼因遭战火而被毁,到了清代仅剩下城阙。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四望,树碑建楼,更名“碑楼”,现存台座顶上的木构建筑,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建。作为明代京师的重要建筑,鼓楼是当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京师迎王、接诏书、选妃等重大庆典的重要建筑,是中国古代官式砖构建筑的代表之一。

  马林医院旧址

  1886年,加拿大籍传教士兼医生马林来到南京行医传教,次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为其集资建教会医院。1892年,建成2层楼房1幢,称“基督医院”,这是南京第一座西式医院。因院长为马林,故俗称“马林医院”。1914年,更名金陵大学鼓楼医院,1951年改名为南京市鼓楼医院。

  日本大使馆旧址

  日本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