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张曦) “列车运行前方就要到达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北京西站建成之前,每当这段广播响起的时候,意味着旅客们就要到达北京站了。
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提到,北京站车站大楼已被列入了第八批国保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一个在北京坐过火车的人,都对这里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流印象深刻。可你是否知道,在这繁华背后,曾有一段段难忘的故事呢?
1959年9月,北京火车站的大钟楼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前身
如今的北京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毛家湾胡同甲13号,紧邻明城墙遗址公园。
其实,它的前身名叫“正阳门东车站”,位于前门,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当时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英国军队为了军事运输需要和加强对北京城的控制,强行将铁路从永定门修至前门。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台机车驶达没有站舍的正阳门东车站。直到1906年,这里的站舍才正式竣工并开通使用,车站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一百多年前,正阳门东车站只有三座站台,候车室总面积1500平方米,1907至1910年间日办理列车8对,还只能在白天运行。但这在当年,却是全国最大的火车站,也是最大的交通枢纽。
此后,北京站数次易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正阳门东车站被日军占领,更名为“前门站”,第二年6月10日又易名为“北京站”。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再次更名为“北平站”,第二年,又一次改为“北平东站”。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9月30日,北平东站正式改为北京站,沿用至今。
1962年,北京站的检票员尹占云正在检票。李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