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京剧电影应加强电影思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17 09:35:12

中国文化传媒网 夕君/文

  京剧电影由来已久,戏迷能够通过电影欣赏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张君秋、裘盛戎等诸多前辈名家的精彩表演,那些京剧电影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史料价值。京剧电影也逐渐成为京剧界的一个小传统,许多名家、名作被拍成电影而留存和流传。

  在当下诸多艺术形式中,影视的影响力、传播力、受众面首屈一指,很多艺术形式都努力寻求影视化路径,譬如眼下正当红的德云社,就一直尝试将相声IP转化为电影。京剧早在其鼎盛之时就开始积极与当时尚属新鲜事物的电影合作,置诸今日之情境,更能感到前辈京剧人眼光高远,这一举措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京剧电影拍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不乏值得探讨和改进之处。

  京剧电影的拍摄必须有京剧从业者对每一个环节参与、把关。笔者曾看过一版京剧电影《锁麟囊》,在“朱楼找球”一段中,看点本应是旦角演员的水袖、身段,而摄像机却频频给演员面部特写,令人隔着屏幕为其着急。而电影一旦拍摄制作完成,再想修改就比较困难了。因此,从创作之初,每一个分镜、每一处细节,都应该认真考量。

  其实,请京剧从业者为京剧电影把关,难度不大,笔者认为更加困难同时也更加关键的,是以严格的电影思维观照京剧电影,而不是把京剧电影拍成《空中剧院》式的舞台演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