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江永女书”渐走出消亡困境 申报“世遗”创新保护与传承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10 08:38:19

  中新网永州9月7日电 题“江永女书”渐走出消亡困境 申报“世遗”创新保护与传承

  作者 唐小晴 任泽旺

  “四字女经,教尔聪明;娘边做女,莫出闺门;笑不露齿,坐莫摇身……”年轻的时候,周惠娟在女书学堂教女书,现在在村里免费办起了女书培训班,教村里妇女识女字、唱女歌。

  今年77岁的周惠娟是江永县级女书传承人,自幼跟大姐、姑姑学习女书文化,在其兄长“男传女书第一人”周硕沂的指导下学习女书书法。

周惠娟展示自己创作的女书作品。 唐小晴 摄

  “我正在编写《女书读唱本》和《女书自传》,为女书传承尽力,直到走不动的那天。”周惠娟家的客厅挂满了原创的女书字画,她还坚持用女书和结拜的姊妹保持书信往来。

  女书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仅在湖南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周边3个乡镇的10余个行政村流传。字形如长菱,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向左,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由女性书写或者绣在扇、布和纸上。

  “女书作者都是生活在过去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借助创作和交流女书,传递女性间的友谊,吟唱女性的快乐与忧伤,抒发女性对自由、平等、幸福的向往。”江永县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人刘运香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普及,女书的实用功能日渐淡化,更多的文化遗存以艺术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受“母传女、老传少”的传承方式和“人死书焚”习俗的制约,以及上世纪90年代江永女书自然传人一个个离世,会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女书传承危在旦夕。

  2001年,江永县开始邀请经县政府部门考核认定的女书传人在女书生态博物馆开设学堂招生授课,力图让这一文化瑰宝得以传承。

  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孙女胡美月是最初的教员,她三岁学女书,会读、写、唱,能用女书进行文学创作,被认定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学女书要多读、多听。我要求每位学员都使用录音机。”胡美月用女书书写了《王者荣耀》中花木兰、武则天等经典女性英雄角色的台词,吸引许多喜欢电竞文化的年轻人关注女书。

  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蒲丽娟自幼就全面掌握了传统女书的读、写、唱,以及刺绣、织锦等女红技能,能吟唱女歌200多首和16种女书曲调,出版了10多部女书文学作品。纽约联合国妇女署收藏了她创作的女书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