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8个集装箱,漂洋过海到迪拜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05 14:25:09

中国文化传媒网融媒体记者 罗群

  来自迪拜的小朋友参演歌剧《图兰朵》,图为彩排候场

  来自迪拜的小朋友参演歌剧《图兰朵》,图为彩排候场

  当地时间9月5日晚,上海歌剧院歌剧《图兰朵》将在阿联酋迪拜歌剧院上演,随后还将演出舞剧《早春二月》,迪拜之行演职人员多达200余人。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200余名演职员分三批抵达迪拜前,整整8个集装箱的布景、道具、服装等就已经漂洋过海,来到迪拜。其中,《图兰朵》相关物资占了5个集装箱,《早春二月》占了3个。8个集装箱中共大大小小353个打包箱,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查、登记、拍照,表格、照片不计其数。

  据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吴洁介绍,上海歌剧院赴迪拜演出项目,在1年多以前就开始了沟通联络。而对歌剧《图兰朵》这样大型作品的海外演出来说,舞台技术方面的沟通、运输,必须早早启动。“迪拜歌剧院没有演出的时候,是一座宴会厅,它能够在6小时内变成带舞台、观众席的可供演出的剧场。我们前期来迪拜考察时,看到的就是宴会厅的样子。”吴洁说,由于迪拜歌剧院的设备、装置兼容宴会厅与剧场两种功能,其参数、设置与一般剧场不同,因此,上海歌剧院技术团队就技术图纸、指标要求等,做了大量沟通工作,设备、卡件的参数、承重量,软景的防火系数等,一一核对、落实。“对于可能遇到的麻烦和困难,我们也做了详细的预案,幸好,这些困难并没有真的出现。”吴洁说。

  据了解,考虑成本、体量等因素,布景、服装等的跨国运输一般走海运途径,周期约45天。但是海运容易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曾有外国艺术团体来华演出,演职员到了但服装、布景没有到,导致无法演出的事件发生。因此,上海歌剧院打出提前量,早在半年之前就开始沟通运输事宜,灯光、音响等大型设备借用当地,需要运输的8个集装箱7月初就上路了,8月中旬顺利抵达迪拜,演出前10天左右清关完毕。“卸车比预想快了一个半小时,当地的技术工人配合上海歌剧院的核心技术人员,在两天内顺利完成了装台。”吴洁说。

  乐器的运输同样不轻松。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由演奏员随身携带;云锣等对温度、湿度不十分敏感的大型乐器,随服装、道具等海运,抵达后,散落开来的零部件再由演奏员一件件组装起来。对于贵重、大型、不便运输的乐器,上海歌剧院提供了非常具体细致的型号、参数,由迪拜当地提供租赁,包含6个低音贝斯、两台双排键、一架钢琴、两架竖琴、一个合成器。乐手抵达后,第一时间上手、查验,很快可以投入演出。吴洁说:“当地的提供商非常专业,竖琴还配套提供了琴凳。只有合成器的一个踏板稍微有点问题,已经及时更换了。”除了租用乐器、设备,上海歌剧院还邀请了当地30名小朋友参加《图兰朵》的演出,合唱名曲《茉莉花》。“这也可以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激起当地观众的观赏兴趣。”吴洁说。

  从大型物资的运输到200余人的衣食住行,到所有行程安排、注意事项清晰细致的《出访手册》,上海歌剧院为此次迪拜之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这些事情是观众看不到,但我们必须要零差错做好的。为了完成演出,为了在迪拜展现出上海歌剧院的艺术品质,为了做好文化交流、展示好中国的形象,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吴洁说。

  (图片由上海歌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