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一张老照片:1948年4月4日摄于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照片上离蒋介石仅有几人之隔的女速记员(后排右二),就是中共秘密情报员沈安娜。
电视剧《风筝》最后一集结尾出现了一系列人物的黑白照片,这些都是我党情报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其中一位是沈安娜。沈安娜的情报很特别。她不仅会记录国民党中央开会时的一些重要战略决策,还会根据上级要求,把会场当时的气氛及核心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甚至包括蒋介石骂人,都仔仔细细、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于中共中央掌握敌人的内部矛盾和派系斗争。这样一位“一纸抵万金”的潜伏者,人们喜欢称她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实习生 邱悦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景洁
专题统筹 刘璞 制图 赵岑
图片由华克放女士提供
19岁的选择
不当明星,去做速记
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出生在江苏泰兴县城的一个书香门第、世族大家。她从小就很倔强,拒绝家人为自己裹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到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同时为帮姐姐沈珉摆脱包办婚姻的压迫,沈安娜陪姐姐离家出走,前往上海。
在上海,沈安娜先是考入了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她的同学中,有好几个已是电影明星,如王人美、黎莉莉。“我母亲最好的闺蜜叫叶露茜,她正和赵丹热恋中。”华克放告诉记者,“所以,我母亲受到影响也曾有去拍电影的想法。”
1934年夏天,才读完高二的沈安娜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去了学费较低且只需半年即可毕业的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临近毕业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来招速记员,可沈安娜却不愿意去,她觉得“怎么能去衙门伺候官老爷呢”!
到底是去当一个电影明星,还是学会了速记,到社会上谋生?就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她的学长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