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赵德发:感受新时代 写好新时代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7 08:51:08

  【爱国情 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 饶翔

  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近日公布了获奖名单,山东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经山海》名列其中。

  《经山海》是一部书写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伟业的现实主义小说,诠释了“乡村兴则国家兴”的时代主题。小说通过讲述基层女干部吴小蒿的成长,反映了新时代农村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党的基层干部以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政策为抓手,给农村带来新气象,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小说潜藏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出中国农村新的生活风貌,尤其是主人公吴小蒿,堪称一位杰出的时代新人形象。

  吴小蒿不是意念的产物。赵德发出生于农村,从25岁起就在公社、县委工作,后来成为专业作家,还是一直关注农村,对乡镇干部较为熟悉。赵德发观察到,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个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与前辈有所不同。一些优秀的乡镇干部会用历史眼光观照当下,有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成为乡村振兴的扛鼎人物。

  尤其令赵德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些女干部,德才兼备,不让须眉;但在面临家庭与事业的两难时,她们也有自己切身的苦恼。“基层政治中的女性在新时代的表现,成为我这本新作的主要内容。”赵德发说,“于是,吴小蒿就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在长达一年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心思全在她的身上,甚至为她哭过几回。”

  “因为作品要表现的生活,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洪波涌起,四海澎湃,我们身处其中,往往被泡沫迷眼,难于把握本质。”意识到写作的难度,赵德发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一是阅读,读历史,读时事,读一些人文著作,让自己对时代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体认;二是采访,他去沂蒙山区,去日照的农村、渔村,了解过去与当下;三是思考,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将社会学、人类学与文学打通,完成作品的立意。同时,像设计一座建筑一样,从模糊到清晰,想好作品的结构、人物、情节、结局……

  赵德发开始文学创作已近30个年头。1990年,短篇《通腿儿》问世,轰动文坛。那时赵德发35岁,之后他的创作步入坦途。1993年,赵德发着手农村题材长篇写作。他大量阅读,深入思考,精心构思,耐数年之寂寞,终于完成了“农民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