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佳木斯市群众艺术馆辅导老师马骥:“让佳木斯的交响乐越来越‘响’”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1 09:45:32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张建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群众艺术馆的辅导老师马骥已经忙碌好一阵子了。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地的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军乐团等民间乐团近来的演出非常多,马骥每天都忙于指导这些乐团。人忙心不累,因为58岁的马骥怀有父子两代人的梦想:将交响乐推广到普通大众中。

马骥说:“我父亲是一名孤儿。中国共产党不但救了他,还送他到沈阳音乐学院免费学习。父亲嘱咐我,我们家要永远感谢中国共产党。一定要为家乡的交响乐发展做事。”1981年,马骥调到佳木斯市群艺馆任小提琴辅导员。“为了提高我的演奏水平,馆里把我送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一年半,又选派我到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参加各类学习、观摩和交流活动。”马骥充满深情地说,“国家给予我太多了。我只能全力普及交响乐,让佳木斯的交响乐越来越‘响’。”

守初心,担使命。马骥数十年如一日地普及交响乐,推动佳木斯市有了600多名大提琴、小提琴、长号、定音鼓等交响乐所有乐器的演奏骨干,涌现出佳佳室内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琴缘民乐团等20多家品牌民间乐团。他们还到哈尔滨、鹤岗、鸡西、绥化等省内多个城市演出,使交响乐成为佳木斯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05年,马骥邀请包括机关干部、教师、个体工商业者在内的20多名交响乐爱好者成立了佳木斯市爱乐乐团。马骥担任艺术总监,和大家一起排练、学习。马骥多次邀请外地的专家到佳木斯进行现场指导,还支持演奏骨干到哈尔滨、沈阳、北京等地观摩学习。除了指导演奏《维也纳圆舞曲》《莫扎特序曲》《黄河》《红旗颂》等中外名曲,马骥还创作了《红绸秧歌》《原野茉莉花》《乌苏里的笑声》等10多首作品。2005年的佳木斯消夏音乐会上,乐团的首场演出一炮打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