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一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等近日通过验收
良渚古城遗址扛得住台风和暴雨
“我们扛住了这次台风,没有问题!”
“利奇马”离开后的第3天,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天朗气清。站在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的大棚子下,面对一众专家的现场检查,杭州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主任郭青岭很有信心。
长长前缀的这串单位名字,其实是一位365天24小时全天候值班的“家庭医生”,只为全心全意照顾5000岁高龄的良渚古城遗址。
如今,监测中心正式运行已近一年,“体检”做得好不好,预警系统灵不灵光?8月13日,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和申遗档案信息化建设验收会,在监测中心举行。
最后,来自全国各地文博、遗产监测行业的9名资深专家开出了一张验收报告,给这位“家庭医生”打出了高分:通过验收。
最近扛住了两次暴雨
台风天也不会被淹
作为世界遗产,需要定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遗产地评估报告,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遗产监测。
良渚古城作为脆弱的土遗址,又生活在中国南方多雨潮湿环境,它的身体状况本就不太稳定,怕风怕雨。土体太干燥,容易开裂和风化,太湿润也不好,会长苔藓等微生物病害问题。
来之前,专家们就对前几天的台风非常担心,尤其是良渚古城南城墙,能不能扛住啊?
南城墙是遗址公园里为数不多的真实裸露展示剖面的点。之前,南城墙曾经搭了一个棚,但只要一下雨,雨水还是会淹没到泥土堆筑城墙的地方,湿度很大,很容易崩塌。
良渚遗址管委会请来了外援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