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在莫斯科郊外的作家村,找寻《日瓦戈医生》的痕迹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09 10:31:33

  逝者如斯,风景依旧

  大树的年轮里分明有其记忆

  帕斯捷尔纳克故居的风

  文/刘远航

  发于2019.8.12总第911期《中国新闻周刊》

  那双靴子还放在门口,外套和帽子安静地搭在衣帽架上,像是刚刚出了一趟远门。

  故居的主人是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他在这里写下小说《日瓦戈医生》,翻译莎士比亚和《浮士德》,写诗。也是在这里,他听到朋友捎来的消息,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聚会上,他举杯向在场的亲友道谢。

  现在,那支空酒杯还在桌上放着。阳光充足,桌子和窗框全都闪着光,几十扇窗玻璃上贴满了帕斯捷尔纳克写过的诗句,如《日瓦戈医生》的附诗《风》:

  死去的是我活着的是你,

  风儿如泣如诉,

  撼动了丛林和房屋。

  它摇荡的不是棵棵松树,

  却是成片林木,

  在无尽的远方遍布;

  就仿佛是帆格桨橹无数,

  港湾水上沉浮。

  决非争那豪气十足,

  也不是为了无名的怨怒,

  只是伴着烦忧,

  为你把摇篮曲寻求。

  《日瓦戈医生》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苏联官方认为是来自西方的挑衅,帕斯捷尔纳克受到很大压力,不得不选择拒绝。他身心交瘁,两年后孤独地在这所别墅中去世。该书则被封禁,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情况才开始转变。1987年,苏联作协取消了驱逐帕斯捷尔纳克的决定,为他恢复了名誉。《日瓦戈医生》在苏联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代领了诺贝尔文学奖。1990年,这所别墅被改造成帕斯捷尔纳克故居博物馆。

  从屋子里往外看,白桦和松树像是密布的船帆,高耸入云。身处这座红白相间的房屋,仿佛站在一艘仍在行驶的船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经过,夹着一个红色笔记本。两个少女架好画板,对着这所房子开始写生。逝者如斯,风景依旧,那些大树的年轮里分明有其记忆。

  1934年,苏联作协领导人高尔基建议,专门划出一片区域,建造作家村。很快,在这个叫作别列杰尔基诺的地方,盖起了数十座木质别墅。

  如日中天时,这里的居民几乎占据了苏联文坛的大半壁江山。如苏联作协书记西蒙诺夫,他的小说《日日夜夜》对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又如爱伦堡,他的回忆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