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跟友人说到欣赏与鉴赏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关注了很多有关书法艺术的评论文章以及看了市场的一些反响,如果我能抛砖引玉,那么就十分有必要来说一说我想说的话。
真正懂得欣赏书法艺术是一种文化,对于书法艺术者来说你就是良师益友。真正懂得鉴赏书法艺术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书画艺术者来说你是高人中的高人。欣赏与鉴赏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它更需要的是一种心怀与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但是书法艺术作为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之重,当下提升规范书法基础理论、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书法艺术美学理论体系以及衡量尺度标准,正确广泛提升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水平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欣赏与鉴赏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欣赏者与鉴赏者的要求高了,创作者的水平才会与之相应提高。对于欣赏者我们要基本了解书法艺术历史演变、基本掌握书法艺术审美评判尺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等。对于鉴赏者有着严格的要求,要勇于承担历史的责任,我们一定深入抓住书法艺术历史,深入研究先贤古人书法艺术演变、熟知文学、哲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等等。我认为鉴赏者才是艺术的引路人,在浩瀚的书法艺术长河里“古人”一定要追溯到中唐朝以前。在我看来书法艺术的路上不是死了的人都能称为“古人”。对于晚唐以后的“古人”我们一定慎重吸取精华而去其糟泊。对于书法艺术家在学习的路上绝不要一味地拿自己去传授后人,敢于弘扬“学我者死,似我者俗”的精神。
书法艺术作为世界独有神奇而伟大的东方艺术,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文化璀璨夺目的珍贵遗产。这一珍贵的遗产发展至唐朝末期开始导向“尚意”化,乃至宋朝至近代力求“尚意”而使中国书法艺术垂直下滑衰败,发展到当代至当下人的所谓“尚意、现代派书法”而导致到当今市场上的“射书、泼墨书、连滚带爬恶作剧”书法艺术等等的极度分裂的时代。试问这还是珍贵的中国文化艺术么?而当下人还大张旗鼓宣传的炒作,这难道不是“扬其恶即是恶”?
书法艺术是一门学问综合性艺术。发展到唐代中期已是十分成熟的了。书法艺术不是靠追求崇尚某一方面而形成的,它是靠不断积累沉淀发展的共同结晶。书法艺术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历练过程。可以说书法艺术市场在宋朝之前它的市场核心价值都是十分珍贵的。由于衰败与自身恶作以及封建迷信所导致的“好字不如烂画”的书法艺术市场我就不太多分解了。
书法艺术的艺术美是自由的,也是非常严谨的。书法艺术美必须建立在形、法、韵、意、象的综合基础之上。如果说把大多人不认识的书法艺术划分为“丑书”,那么从张芝、王羲之、张旭、孙过庭、怀素等等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他们的作品也是众多人不认识不接受的,以当下人的话说,完全可以说他们就是“疯子”,是“丑书”的鼻祖。但是,纵观他们的墨迹无论怎样狂、野、燥、乱、急等等,他们所书写字形笔画、笔法、墨法都是万分的严谨有度的。这一切的出现并不是他们所造,而是他们在继承整理基础上的发展。
书法艺术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纵观古人没有一个人书写的字形是东倒西歪、扭扭捏捏的东西。因此,真正书法艺术只要不违背历史自然规律、笔法、墨法、字形、笔画、粗细、角度、比例等严谨有度,真正的书法艺术美跟我们不认识是没有丝毫关系的!不正确对待区分“丑书”这是对书法艺术的极度不公,是书法艺术市场的悲哀。这就完全在于欣赏与鉴赏的关系了。
全面宣传加强文化艺术市场管理机制,全面普及规范书法艺术理论专业知识,全面倡导普及历史文化学习,有效全面提升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让一些滥竽充数、误人子弟、混吃混喝的教授大师们自然没有容身之地,这样才是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之路根本前提。书法艺术市场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2019.07.24于崇善楼
编辑:CH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