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殊荣!世界遗产保护进入“中国时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0 17:52:21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数千年来,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自然遗产,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精彩”。本期《中国那些事儿》将带您感受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责任与担当。  

  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1987年12月,中国的故宫博物院等六处文化与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开始登上世界舞台。然而西方主流学术界并不认可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他们认为,中华文明只有3000多年,只承认商代是文明的开始。但是,在良渚古城申遗成功落槌的那一刻,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终于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

  追古烁今 守护民族的根和魂  

  2019年7月6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弥补了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的史前文化空白,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现在我们可以笃定地说,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时,中国人建造了良渚古城及外围的水利系统。  

  良渚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文明阶段,与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良渚文化中心区域占地900公顷,良渚先民在长江流域广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早期区域性国家。  

  为防范洪水,良渚人在北部山前修筑长堤,在西南方向修建平原低坝,在西北方向修筑谷口高坝。长堤和水坝拦蓄洪水,为古城的营建做好准备。这个大型的水利系统距离良渚古城有十多公里,它对良渚古城起到了保护作用。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将水拦截形成湖面,良渚先民可以驾独木舟竹筏一直上溯到北侧山体深处,运输一些资源供日常生活使用,这充分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  

  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