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影视剧表现留学生活不能只有“噱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11 10:10:34
 吕鹏/文

 

电视剧《归去来》是以留学外衣包裹的爱情偶像剧。

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成为近期一个热门话题。该剧集合了孙红雷、刘敏涛、辛芷蕾等实力派演员,聚焦的又是小留学生这样一个当前比较普遍且关注度高的现象,却创下了罕见的网络低分。造成该剧口碑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笔者注意到,近年来,从《归去来》《陪读妈妈》到《带着爸爸去留学》,创作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评分都不高。也许,我们应该对影视剧如何反映留学题材做一个冷静的反思。

留学潮的热和电视剧创作的冷

在一般人眼里,涉及留学内容的电视剧,有着非常天然的受欢迎的元素,因此“留学潮”理应成为电视剧创作的热门题材。“理所当然”的理由有三,其一是比较高的实际受众和文化需求。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为59.63万人。这是一个绝对数十分庞大的群体。一直以来不断增加的留学人员以及潜在的留学生群体,对于国外的生活以及文化势必有着实际和紧迫的需求,通过电视剧这种大众而通俗的方式对于国外学校以及社会文化和生活进行呈现和展示,显然契合这一庞大受众群体的收视心理。

其二是关于留学的电视剧可以制造更多的戏剧矛盾冲突。针对留学生群体创作的电视剧所要面对的一个必然情境便是跨国和跨文化的语境,而这种跨国和跨文化的语境便会产生人类学家卡莱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