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殷鸿福院士: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03 14:02:46

  唐僧是信念的代表,孙悟空是力量的代表,力量没有信念的指导就很难走到胜利的终点

  殷鸿福院士: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

  多年后回望自己的青葱岁月,殷鸿福院士也曾反思,“错走了一条‘死读书’的路”。

  在上海著名的育才中学6年,他一心埋头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被同学戏称为“书呆子”;大学死记硬背了一肚子知识,游学欧美时,才发现原来很多奉为圭臬的学科内容早已被颠覆扬弃,恍然悔悟:“书呆子式的学习方法不管用,必须转变。”

  “为什么我们的诺贝尔奖得主那么少?”身处大学校园半个多世纪,见证了几代学子的成长,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大学老校长忧心自己身上的遗憾依然在上演,“我们的不少学生没有批判性思维,盲目崇拜课本权威,原始创新力被扼杀了”。

  “书呆子”式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的殷鸿福仍是现在很多读死书学生的缩影。

  1946年,殷鸿福考入上海育才中学。这所英国人创立的学校,当时由上海工部局直接管理,课程教学“中西并包,汉英兼采”,办学质量声名远播。

  6年的中学生活,殷鸿福总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除了在操场跑跑步没什么爱好,一门心思勤学苦读。

  身在大都市上海,下课时间,身边同学聊起十里洋场,他毫无兴趣,总盯着自己的书本,就是交的朋友也跟自己差不多,“都是埋头读书的”。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书呆子”。

  在全年级近百名学生中,殷鸿福的功课门门领先。但他自知“是稍微聪明,但不灵活”的那一类,“全靠投入的时间长”。

  “书呆子”也有自己的学习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