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人文寻访走进北海公园 随吕新杰书记探秘书法石刻之美
阅古妙墨快雪幽 神聚长留作主宾
“青睐”寻访团员与吕新杰在阅古楼前合影
时间:6月9日
地点:北海公园
人数:30人
北海公园内的快雪堂和阅古楼,是书法、石刻、拓片等方面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无限向往的神圣之地。当年阅古楼建成后,乾隆不但亲自题匾,而且有诗赞曰:“宝笈三希卒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楼正四面开屏幛,神聚千秋作主宾。”
6月9日上午,“青睐”人文寻访团有幸来到北海公园,在公园党委书记吕新杰带领下参观了快雪堂和阅古楼。
吕新杰书记出身北大,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史研究会会员、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即为北京历史文化、中国园林文化等领域。吕书记学识渊博,谈吐文雅,他对北海石刻书法深入透彻的研究,让“青睐”朋友难得了解到乾隆建楼设堂、保存珍品的由来和过程。
石碑来历
快雪堂门前有一块大石碑,上面镌刻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北海公园快雪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评委会,2013年9月”。吕新杰告诉大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给亚太地区为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作出贡献的地方组织或个人设了一个奖,2013年,北海快雪堂由一家公司出资修复,申报后也获得了这一殊荣,所以立碑为证。
沿踏垛而上,一行人随着吕新杰的脚步进入堂内。院内树荫匝地,四周游廊环绕,清幽雅静。很多人都知道,“快雪堂”分为三进院落,但建造时间不同,前两个院落“澄观堂”和“浴兰轩”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原为阐福寺东所,是皇室人员到阐福寺捻香礼佛时休憩更衣的地方。第三进院落是33年后乾隆皇帝特批用金丝楠木增建的“快雪堂”,因其珍藏48块《快雪堂法帖》石刻而将三进院落整体称为“快雪堂”。
吕新杰说:“这三进院落在同治和光绪年间都曾注册,后来八国联军来了,日本、法国、沙俄的联合司令部就设在这里,损失了很多东西,但是快雪堂的48块石碑没有毁坏,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穿过一条夹道,是第二进院落浴兰轩。在这里,吕新杰讲述了一段快雪堂的过往历史:民国时期蔡锷将军英年早逝,他的老师梁启超非常悲痛,为了纪念蔡锷,梁启超提议为其建立一个纪念地,就选在了快雪堂,当时叫松坡图书馆。第二年,也就是民国12年,举行了松坡图书馆成立大会,梁启超被推选为馆长。后来梁启超去世,馆长也未更换,一直延续到1939年,这里都是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被北京图书馆接收,蔡锷将军遗物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至1987年,这里还是书库,后北京图书馆将书收走,快雪堂重归北海公园。
廊下碑前,吕新杰先为大家介绍这48方石碑的来历,说到几个人。
首先是冯铨。这位明末的文渊阁大学士,家藏颇富,他将所藏书法进行整理,选出特别优秀的刻在石上。由于他依附魏忠贤,崇祯朝被罢官,清军入关,冯铨第一批降服,后在清为官直至康熙朝。冯铨此人虽然历史评价不高,但其在文化艺术修养方面却有极高造诣,这48块石碑是他以一人之力收藏。
第二个人是刻碑的刘光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