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当平遥遇上巴黎,贾樟柯打了三张牌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28 10:57:26
当地时间6月19日,“平遥电影展在巴黎”开幕式举行,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著名导演贾樟柯、中国驻法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少平等出席。“平遥电影展在巴黎”是平遥国际电影展进行的首次海外放映活动。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平遥在巴黎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古欣

  银幕上,橙红色的霓虹灯泡排成“PYIFF àParis”的字样,印在长方形深蓝色的背景上,格外显眼。PYIFF à Paris的意思是:平遥电影展在巴黎。这里是巴黎东南塞纳河畔的mk2电影院,靠近巴黎最大的图书馆,周边分布着很多大学。

  单体独栋的电影院本身也像一座图书馆, 它拥有20个放映厅,全欧洲首个VR电影体验馆、咖啡馆、餐厅、礼品店、展览空间,是巴黎最复盛名的电影院和艺术空间之一。6月19日晚,由平遥电影展与法国著名电影公司mk2联合主办的“平遥电影展在巴黎”在此开幕。

  走进影院就能看到巨幅海报,山西的小城里,赵涛坐在摩托车后座上,脸贴在梁景东的后背。海报来自与贾樟柯导演的短片《逢春》中的一幕,这部电影和获得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的《过昭关》是此次影展的开幕影片。

  开幕电影放映后,众多法国观众就影片艺术问题、乡土话题及女性话题等与导演霍猛、贾樟柯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我很高兴大家能够通过我的影片,进一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过昭关》的导演霍猛说。

  《过昭关》是霍猛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受平遥电影展邀请,他与几位参加过平遥电影展的年轻导演与制片人带着作品来到巴黎参加为期一周的展映。这次展映的六部作品中,有四部是年轻导演拍摄的第一或第二部剧情长片。

  当平遥遇上巴黎

  展映、学术交流和产业促进,是平遥电影展的三张牌,这三张牌相继在巴黎打出。在影展开幕之后的一周时间里,主办方不仅安排了丰富的展映活动,还特地组织映前见面及映后交流,使法国观众有机会面对面与影片主创进行交流。学术单元方面,此次展映周设置了贾樟柯大师班和“平遥电影展在巴黎”对话的环节,与巴黎观众分享中国电影作者的思考与拍电影的过程。

  除了开幕影片,法国观众还将有机会看到获得第二届平遥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的《过春天》,华语新生代单元展映影片《星溪的三次奇遇》,“发展中电影计划”影片《周军的行走》,以及首届电影展开幕片《芳华》和特别展映影片《时间去哪儿了》。

  此次活动展映的6部影片均为现实题材,巴黎观众将通过这些影片,得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

  在大师班上,贾樟柯说,自己从2007开始涉足电影制片,至今已经制作20部电影。以新的电影语言揭示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现实的作品,尤为吸引他。贾樟柯以韩杰导演的《Hello,树先生》等电影为例,说明他制作的电影所聚焦的类型。

  贾樟柯本人十分受益于中外电影交流。他的电影道路率先在海外打开局面,处女作《小武》透过柏林电影节、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釜山电影节和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被欧洲观众看见并认可。通过一家法国发行公司,《小武》发行到了全球十几个国家。

  贾樟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对艺术电影销售来说,巴黎是中心,发行亚洲电影的公司有很多,希望借‘平遥电影展在巴黎’的活动使年轻导演跟发行公司有所接触,进入国际发行渠道里面。”

  开幕当日,包括mk2自身的发行团队在内的几乎法国所有重要的国际发行公司都来了。法国国宝级导演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