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平凡的世界,奋斗的号角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25 16:01:46

中国文化传媒网融媒体记者 王连文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著名作家路遥在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对人生的价值、奋斗的价值作出了经典阐释。他以“时代书记官”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将改革开放前后陕北城乡社会生产生活变迁带入读者视野,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洋洋洒洒百万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著名作家路遥以“时代书记官”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小说《平凡的世界》。(图片来自网络)

  在路遥完成这部文学名著近30年后,同名改编话剧被陕西人艺搬上舞台。演出102场,走进29个城市40座剧场,观众13.8万人次,巡演行程6.25万余公里……这一组数字,清晰勾勒出了话剧《平凡的世界》2017年12月首演以来的演出轨迹和成绩,特别是各地观众的点赞与好口碑以及可观的演出票房,让该剧和陕西人艺在勇攀文艺“高峰”的道路上,写下奋力拼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成绩从何而来?

  话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造精品。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这一点,路遥在小说中做到了。话剧《平凡的世界》能否做到,一度让人心里打鼓,毕竟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造精品并非易事。以打造精品之作为目标,话剧《平凡的世界》创作排演、打磨提升走出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创作采风扎扎实实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陕西省延川县城关公社郭家沟村路遥故居等地采风,细细体味当年路遥写作的环境与心境;做农活儿、背石头、下砖窑、做砖坯等,全身心体验小说中述说的劳作方式、生活场景;将“排练厅”放在广袤的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边演出边打磨,先后召开11次专家研讨会,七易其稿,演出时长从3小时45分钟压缩至2小时45分钟,使故事情节更加饱满、角色塑造更有张力。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院长李宣的话来讲,“艺无止境,追求卓越,就是要不放过自身任何一个缺陷。”

  角色无大小,互为“红花、绿叶”。当话剧《平凡的世界》演出大幕徐徐拉开,高亢热烈、情感真挚的信天游响彻耳畔、直抵人心。巨大石磨为背景的旋转舞台犹如时间的年轮,铺陈开奋斗主题和不同的人生轨迹,将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一个个一下抓住观众眼球的典型人物形象。无论是孙少安、孙少平、贺秀莲、田润叶、田晓霞等戏份较多的角色,还是郝红梅、田润生、李向前、田福堂、王满银、孙玉厚等“小角色”,抑或是别出心裁的人偶表演,角色演绎用心、用情、用功,可谓入戏颇深、饰演逼真,在相得益彰中互为“红花、绿叶”。寓意深刻的舞台背景、陕北方言对白、舞台上代表黄土地特质的一切道具,辅以演员富有张力和质感的演技,故事强烈的时代感扑面而来,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面对爱情、苦难、困境、奋斗等类似情景的代入感,与台上忧喜同步、苦乐同行。

  向管理要效益,向制度挖潜力。10年前完成改制的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也曾经历改革初期的阵痛。从7年无大戏到频排佳作,从人心涣散另谋生路到回归本业聚焦精品打造,从负债累累到目前年利润千万余元,经营和发展境况的改观得益于兼顾“两个效益”。与角逐和打拼市场同步的是剧院内部管理和制度改革与搞活,包括职业经理人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改革三项机制改革以及演职员绩效制度改革等。向管理要效益、向制度挖潜力,在改革中演职员尝到了甜头,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艺无止境,追求卓越”的创造性得到不断激发,积累起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舞台艺术佳作。手有好剧心里不慌,引入战略投资者,更增添了角逐和博弈演艺市场的底气、实力和竞争力,以票房分成、买断“对赌”等运营模式,实现了演出产业链各方市场主体的多赢。

  话剧《平凡的世界》导演宫晓东说:“不能因为站在舞台上就比台下观众高一头,而应该在演出中平等地和观众去交心。”平凡的世界,奋斗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