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古人如何过“夏至”?尝食角黍、互赠扇子和放假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21 08:15:55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上官云)“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间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约而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调房、冰西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在古代,夏至其实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诗经》里有“年丰多黍”的句子,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来祈求丰收。辽代时,女子之间还会互赠扇子与香囊。

  夏至原本是个节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

  过去,古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

资料图:夏至到 广东肇庆出米洞现立竿无影“三寸日光”。中新社发 黄耀辉 摄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民俗学专家高巍说,在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夏至雨点值千金”说明了此时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人们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皇帝则会“祭地”祈求丰年。司马迁所著《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