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香飘万里 琉瓶盛玉露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盛装蔷薇水的玻璃瓶
在古代,蔷薇水也被当作卸妆油
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
广州进口史录
香水自然是迷人的东西,但“香水”这个词,的确不是一个很有美感的词。它太功能性、太直接了,让人不能有一点想象力的腾挪。
一般来说,今天意义上的“香水”属于晚清以来传入中国的“洋货”之一。但类似的以蒸馏方法提纯的芳香剂的使用,在中国早已有千年的历史。早年,它们叫“花露”,当中特别出名的一种叫“蔷薇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宋代广州“技术引进”发展起香水业
蔷薇水,通俗来说其实就是阿拉伯玫瑰香水,古代也称作蔷薇露。按学者孟晖的说法,公元9世纪晚期,阿拉伯科学家们将蒸馏技术加以完善,用玫瑰花蒸馏出来的香水随即问世。蒸馏技术以及相应的香水制造术随之逐渐向其他文化传播,“并不意外的是,这一技术进入中国的途径分南北两条线路,即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
据史料可知,五代时天然玫瑰香水的成品就已进入中国。第一次进入中国是由南部藩国进贡而来,据《新五代史》记载:“显德五年(958年),其国王因德漫(占城国)遣使者莆诃散来贡,猛火油八十四瓶,蔷薇水十五瓶,其表以贝多叶书之,以香木为函。猛火油以洒物,得水则出火。蔷薇水,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虽敝而香不灭。”但这种贡物即使对皇家来说也是稀罕物,因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少再进贡。
宋代形成了规模有限但稳定的进口,称之为蔷薇露、大食蔷薇水、大食水等。也是在北宋,香水蒸馏技术传到广州,发展出非常重要的本土香水制造业,很快就扩散到闽浙。岳飞之孙、曾寓居广州的岳珂在其名作《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