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上,春雨缠绵,芳草连天,一个脚着草鞋肩背褡裢的少年撑着雨伞独自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路的一头连着家乡,另一头伸向陌生的杭州……
孩童稚嫩的诵读声里,少年瘦削的身形愈显单薄。几十年后,这个叫胡光墉的少年成了名满天下的胡雪岩。
6月初,继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放后,五集电视纪录片《天下徽商》开始登陆安徽卫视。《天下徽商》第一次采用4K技术摄制,聚焦徽商兴衰历程,在全球大背景下再现徽商背后的历史风云。
厘清沿革: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天下徽商》总导演叶海鹰看来,“徽商”时间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众多,正史和野史交杂、真伪难辨,如何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修行’。”为此,剧组前期花了大量精力恶补徽商知识,“我自己家里因此多出了一个书柜,里面装满了和徽商、徽州有关的书籍。”剧组前往徽州实地调研,向国内徽学专家求教,之后才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拍摄脚本。
提及徽商,最难梳理明白的就是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商帮”兴衰的历史。史家的说法是,徽商因盐业兴,因盐业衰。但盐业政策先后就有明代导致徽商勃兴的“开中法”,之后的“开中折色法”、“纲盐法”和清代压垮徽商最后一根稻草的“票盐制”。如何用电视语言和画面把这段沿革说清楚,又不拘泥于“学术气”?
于是,就有了《扬州明月》这诗意盎然的一集。
两淮的盐,称为淮盐。明代淮盐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销售利润更是达到全国的一半以上,两淮盐业的管理机构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