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节目播出的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加入,使节目制作方与观众即时互动成为可能,并在受众中形成二次创作、延伸创作的基础。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
首先,音乐与诗歌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古代诗词的配乐,今天大多已失传,即便有极少数保留,也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创作与音乐结合的“新声乐府”,形成新的经典乐章便成为新时代的需求。《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两季以来,已有《蜀道难》《声律启蒙》《登鹳雀楼》《明日歌》等家喻户晓的名曲出现,呈现出巨大传播优势。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偶像团体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机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第二季《画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