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南京高校戏剧创作演出生机勃勃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09 11:21:10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王炜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高校云集,校园戏剧文化浓郁,校园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在高校活动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南京各大高校纷纷成立戏剧社团,各类比赛、演出层出不穷,高校戏剧成为专业戏剧以外的靓丽风景线。相对于主流戏剧日益小众化、边缘化的现状,高校戏剧异军突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戏剧社团为主要形式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南京青年戏剧节推出多部高校剧作

 

 

作为刚刚落幕的2019南京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之一的首届南京青年戏剧节,集中展示了南京青年戏剧团队的创作能力和演出风采,南京大学硕士剧团、南京师范大学南国剧社、南京艺术学院无名诗社、东南大学剧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剧社等高校剧社,都推出了自己的原创戏剧作品。戏剧节用36天时间,18场精彩演出、45场线上线下活动,吸引10余所高校共同参与,1.2万多人走进剧场,90多万人参与相关活动,4000多万人在网上关注。

 

《米奇去哪里》剧照 南京青年戏剧节主办方供图

本届南京青年戏剧节的18场演出,是南京本土优秀青年戏剧人的一次集体亮相。戏剧形式多样,参与剧目众多。南大硕士剧团打造的《米奇去哪里》,南师大南国剧社2018年新作、讲述一个浪漫科幻爱情故事的《超越星辰》,南艺无名诗社团队制作、谈青年人的自由与爱情的《蛐蛐》等,多部剧作受到观众广泛好评。此外,戏剧节还策划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戏剧活动,包括戏剧大师课、青年创作论坛、“最好的青春遇见戏剧”青年戏剧人分享会、戏剧体验课、排练开放日、经典戏剧放映会、剧本围读会、高校观剧会等。

南京青年戏剧节通过为青年人才搭建戏剧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吸引和鼓励他们参与戏剧创作,从而促进构建良好的戏剧生态,激发创作活力。国家一级导演、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钱态兴奋地说:“南京青年戏剧节对于南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一个新的开始。这些年来,南京的戏剧氛围越来越好,希望南京青年戏剧节能够力促戏剧创作和演员、舞美、音乐等一系列戏剧生态本土力量的发展。”

活跃的校园戏剧创作

 

 

南师大南国剧社是南师大文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也是南京地区高校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社之一。剧社自2012年重建以来,先后创作话剧10多部,其中《哈姆雷特2012》《红玫瑰与白玫瑰》《东方快车》《红楼薄命司》《超越星辰》等引起热烈反响,目前累计社会各地公演150多场,累计观众近3万人次,累计获得省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10个,初步走出了一条坚持艺术美学与半商业运营模式相结合的独特发展道路。

《蒋公的面子》剧照 学校剧团供图

关于《蒋公的面子》,大家已经很熟悉了。2012年,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的本科三年级学生温方伊由吕效平教授指导,写作“学年论文”,吕效平布置温方伊以《蒋公的面子》为题,根据中大校长蒋介石邀请中文系教授吃饭的传说,撰写一部喜剧。2012年5月,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排演了温方伊编写的这部剧作,献给校庆。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吕效平任该剧第一版导演。迄今,《蒋公的面子》已在几十座中国大陆城市和美国众多城市演出逾360场,成为中国大陆近年来最受媒体和观众关注、最具影响的原创戏剧作品之一。

“客观上看,《蒋公的面子》的成功,我们主要得益于两点。首先,南京大学的戏剧学科有90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积淀;其次,校方对我们比较宽松,领导比较开明,观念比较现代化。当然,主观上来说,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学这个专业的,《蒋公的面子》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得益于我们在戏剧观念上比较现代和超前。”在吕效平看来,高校开展戏剧创作演出活动还是具有相应的基础与优势条件的。

高校戏剧创作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2017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国剧社牵头的江苏校园戏剧联盟创立仪式暨校园戏剧先锋训练营活动在南京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为本次活动致辞,指出新一代青年人肩负着戏剧传承的责任。张鹏副教授以校园戏剧的现状、创新创意、制作传播等方面为切入点,期望通过各大高校戏剧社团的合作,在更大的平台上盘活优势资源,将江苏的校园戏剧推向更高的水平。

 

歌剧《秋子》剧照 学校剧团供图

2015年8月26日至29日,南京艺术学院师生携原创歌剧《秋子》登上英国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的国际舞台。据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承志介绍,《秋子》以纯艺术的形式讲述历史,对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该剧随后还得到美国凯西基金会提供的100万美元赞助协助剧组赴美国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演出。

“确实在当下环境里,做戏是比较有难度的,但这是短暂的冬天,这种情况会改变。比如说,《蒋公的面子》在创作演出的过程中就先后得到了多方支持,江苏省委宣传部看完以后给我们拨款200万元,所以,我不认为《蒋公的面子》是不可以复制的。”吕效平对高校戏剧创作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