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融媒体记者 程晓刚 文/图
图为《凤还巢》在兰州东风剧院首演现场。
图为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阶梯教室成了共建演出的化妆室。
图为《凤还巢》在西北大学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演出现场。
甘肃省会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南有南山,北有白塔山,曾经一片荒芜,两山的绿化是历届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据当地群众介绍,两山树好种、林难活,因当地的黄土缺乏养分,再加上雨水稀少,在最艰难的时期,种植林只有一半能存活。如今通过悉心呵护,抽水上山,两山已是绿荫连绵。与育林一样,甘肃在内的西北各省早就播下了京剧的种子,但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等原因,振兴京剧犹如在西北育林一样是件艰辛的工作。
4月5日、7日,国家京剧院一团大队人马分两批来到兰州,与甘肃省京剧团进行共建帮扶,为西北京剧艺术“育林”;并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携手走进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梨园苗圃“培土”。
西部有京剧
4月6日,国家京剧院先遣队一行9人,包括一团团长脱志国,国家一级演员陈国森、王宝利、张静,青年演员朱虹等,与甘肃省京剧团的演员们一起排练传统京剧《凤还巢》,为接下来的共建演出做准备。朱虹谈及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上午说腔,下午响排,节奏非常紧凑。脱志国作为总指导,跑前跑后,悉心指点;双方演员在一字一句、一颦一笑上都加以磨合,最终让两个从未合作过的团队,形成一个整体,排好一台大戏。“我们年轻演员学到了很多经验,也见识了两个京剧院团资深艺术家的认真严谨。敬业的人在一起做事,会越来越合拍。”她说。
4月7日晚,甘肃演艺集团“周末有戏看”暨“高雅艺术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兰州东风剧院举行,继而为现场观众献上两院团携手的全本大戏《凤还巢》的首场演出,韵味十足的唱腔,加上诙谐的剧情,深深地吸引着当地观众。而在喝彩声的背后,一位西北汉子略显疲惫地向记者讲述着甘肃省京剧团的故事。
甘肃省京剧团团长马勇身材魁梧,眼睛熬得发红,花脸出身的他,说到这些年来该团的踟蹰前行,不免有些动容。据他介绍,甘肃省京剧团历史悠久,但前几年陷入困境,再加上相对远离京剧土壤,发展尤为不易。人员不够,就找西北各京剧院团凑;演员经验不足、群众基础薄弱,就深入田间地头,磨练技艺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京剧、喜欢上京剧。忽然他提高了声音:“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尽管我们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但我们联合青海、陕西、新疆、宁夏不间断地演出,同时将全国各地的京剧人才请来给我们讲课,2018年由甘肃省京剧团重新编排的青春版京剧《丝路花雨》从西安、成都、重庆、贵阳,到昆明,一路演过去大获成功,让大家知道,西部有京剧!”
带出一批人
问题依然突出。2014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不仅为西部京剧院团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挑战。在甘肃省京剧团转企的过程中,为保住事业单位待遇,不少资深演员提前退休。“一下子少了好几十人,他们正是出活儿的时候,全退了。”马勇惋惜地说。
当年,甘肃省京剧团人才奇缺,经验不足,行当不全,连一整台大戏都凑不出人来,这也是西北京剧院团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改变不利局面,由甘肃省京剧团牵头,成立西北五省京剧艺术院团联盟,建立交流机制,走马换将,“拼团”演出。“不能原地踏步,既然组织把我们派来了,就得把班子带起来!”马勇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不是强强联盟,对西北来说,是难兄难弟互相帮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京剧事业一起来做。哪怕慢一点,一点一点地推进,我相信这里的京剧会慢慢好起来。”
面对甘肃省京剧团的困境,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刘玉普看到了同样的问题:“在我看来,缺乏京剧的氛围并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缺乏人才,需要对人才加以养护。在意大利,通过国家京剧院持续几年的努力,让不懂中文、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喜欢上了京剧,可见京剧这棵大树的生命力足够顽强,在各种土壤上都可以生根发芽。”
刘玉普认为,传承、普及京剧,仅国家京剧院一个单位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调动各界各省的力量。面对各地存在不尽人意的问题,国家京剧院提出以共建帮扶的方式,带动各地方共同振兴京剧。近年来,下至与山东省海阳市的县级京剧团、上至与多个省级京剧院团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刘玉普还表示,帮扶仅是一种外力,主要还是看地方院团的内力。地方院团努力做好、做大、做强,国家京剧院也会全力以赴。
“甘肃省京剧团的努力激励着我们。希望通过共建,能带出一批人,留下几台戏,达到养护人才、丰富剧目的目的,让西北京剧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刘玉普说。
搭起大舞台
3月2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走进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开启了201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第一站。活动当天,该校学生参观后台、听取京剧知识讲座,并在当晚观看了由青年骨干演员担纲的新编现代京剧《西安事变》。
脱志国介绍,这已是国家京剧院第十一个年头开展进校园相关活动。在这期间,艺术家们走遍了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的300余所高校,进行了近400场演出和京剧知识讲座,为京剧艺术培植了丰厚的土壤,也将京剧的种子种在了年轻人的心中。
自4月8日起,国家京剧院一团不间断地在兰州5所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第二站的活动,和甘肃省京剧院联手为4所高校带来传统剧目《凤还巢》,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带来《西安事变》,场场不打折,每场全本剧目的演出都达2个半小时之久。高强度的演出并没有降低艺术标准,在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演出中,陈国森饰演的丑角程雪雁令现场师生开怀大笑,张静和朱虹的韵味悠然又令观众掌声不断,因为学院礼堂空间有限,不少学生挤在过道中看完整场演出。“曾经以为京剧晦涩难懂,没想到今天我们不但看懂了,还品出了京剧的滋味、迷上了京剧。”西北师范大学学生马晋说。该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院长孙建安在观看演出后也兴奋地表达感激:“从笑声、掌声中就可以听出来,我们的学生是真心喜欢,从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演出,国家京剧院让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艺术追求更进一步。”
与甘肃省京剧院一起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此次共建的重要内容。在《凤还巢》的演出中,甘肃省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孟庆波以及部分青年演员参与重要角色,在舞台上磨练技艺,互通有无。
孟庆波表示,应该多搞一些这样的演出,全国各院团就像走亲戚一样多走动,才能携手促进京剧发展。各地的青年京剧演员没有亲眼见过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采,再加上缺少演出机会,将难以进步。而国家京剧院的到来,恰好弥补这些缺憾。“只有在舞台上,青年演员才会有’角儿’的感觉,’角儿’的意识。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搭起全国的大舞台。京剧有国戏之称,因此全国要唱一台戏,整体演员素质才能提高,市场才能开阔。”他说。
兰州之行结束后,国家京剧院一团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下一站的旅程,此时兰州的春天也恰好到来,绿荫连成一片。刘玉普说:“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双方的交流更进一步,两地人才的互派也将持续开展。”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