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活态传承必须与时俱进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10 09:52:41

中国文化传媒网融媒体记者 罗群

  程派青衣张火丁要改编、演出梅派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的消息着实让许多戏迷兴奋了一把,当然反对的声音也有。近日,一篇题为《张火丁改编的<霸王别姬>真的能超越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吗》的文章引起笔者注意。文章认为,程派有许多优秀剧目没有继承,程派演员不该演其他流派的戏,唱《霸王别姬》的程派演员属于“欺世盗名”,已成型的经典作品不宜擅动,再加上跨流派演出鲜有成功者,因此也给张火丁的改编提前宣判失败。

  认为流派之间壁垒森严,面对前辈留下的财富、资源,后辈唯有亦步亦趋、诚惶诚恐的观点在业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并非此文作者所独有,笔者以为不妨拿出来商榷。

  其实,流派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存在“亲缘关系”。梅兰芳、程砚秋有师徒之谊,史料显示,程砚秋在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也曾演出过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而张派创始人张君秋曾向程砚秋问艺,《牧羊卷》等戏初期即习自程砚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流派之间互相影响借鉴,流派创始人彼此惺惺相惜,成就梨园佳话,后人非要在流派之间筑起铜墙铁壁,实属庸人自扰。若以此对相关演员进行人身攻击,那就更不应该。京剧演员移植地方戏而使其成为京剧经典者,大有人在,在剧种内部尝试不同流派,又有何不可呢?自己的蛋糕决不许他人动,往往是出于利益计较,而非艺术需求。

  流派纷呈是京剧繁荣兴盛的标志之一。笔者认为,流派是历史的产物,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来,为演员看待艺术提供一种视角和价值观,为演员塑造人物提供一套准确而又具有个性的方法论。演员之于流派,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不是让流派成为束缚演员的桎梏。流派众多形象地展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非要争个高下,全无必要,甚至十分无聊。

  研习经典、继承流派对京剧艺术传承来说非常重要,这毋庸置疑。但是,传承并不等于刻板复制。时移世易不可阻挡,加上个人条件不同,后辈学习前人不可能做到与之完全一致,如果不能在继承过程中融入时代特征、个人体会,那么所谓“传承”就意味着“流失”。笔者认为,京剧艺术的传承是活态传承,它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必须以流派的灵魂结合时代的精神与自身的特质,进行新的创造。以梅兰芳、程砚秋为代表的京剧大师,都是创新之猛将,故步自封、画地为牢首先就在精神上与大师相背离。

  据笔者观察,话剧等艺术形式注意从戏曲中汲取灵感和智慧,但戏曲人似乎对其他艺术样式普遍不甚了解,遑论学习借鉴,这恐怕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戏曲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市场竞争中,何以不占优势,甚至生存堪忧。专注于一个领域固然必要、重要,但有时候,也需要放眼看看这个气象万千、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