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中国科幻电影落脚在“三个要”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8 19:27:51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刘茜

3月2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主办的第23期“影视大讲堂”在京举行。主办方邀请了《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作为主讲人,分享他的创作心得体会。

“《流浪地球》代表了中国电影的年轻路。”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评价郭帆“出手不凡,有干劲、有事业心、有理想”。韩子勇相信:“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涌现更多面向未来的科幻片”。参加交流研讨的丁亚平、赵卫防、涂少辉等专家、学者纷纷对《流浪地球》的创作团队表示敬意,也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交流了看法、建议。

郭帆表示,《流浪地球》映后一直在搞调研,目的是总结影片在创作上“哪些方向是对的,哪些未来可以做得更好”。郭帆以自身创作经历,谈了中国的科幻电影创作应该落脚在什么地方。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要”。

一要:找准文化内核

要表达中国的人情事理。比如“带着地球推离太阳系”,就是表达中国人“对家园、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二要:主题不能太杂

一部电影长达90分钟至120分钟,内容承载量毕竟是有限的。“主题太杂,观众反而看不明白,不容易接受。”因此,主题要做到“相对单一”。

三要:找到“美学方向

中国科幻电影不能简单地去模仿国外流行的“动作的酷炫”“紧身衣的装束”等等,演员的动作、穿衣打扮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演员的审美匹配度,甚至影片的颜色基调都应带有“中国色彩”的。

郭帆拿一句话来表述他电影美学的定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