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将明德铸魂的“新舞蹈”精神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7 09:32:31

于平/文

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大剧院出品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剧照 国家大剧院提供

“新舞蹈”是中国现代舞蹈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吴晓邦提出的概念。经“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吴晓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就投身他后来称之为“新舞蹈”的活动。他在后来发表的《 “五四”运动和我的艺术生活》 (载《舞蹈》杂志1979年第2期)一文中说:“我开始学习舞蹈是1928年后……当时欧洲现代舞蹈思想已经传到日本,新舞蹈艺术已经在日本舞台上成为独立的艺术。舞蹈已经不单纯是民间舞和芭蕾舞了,舞蹈家已经开始追求怎样去反映生活和表现生活了。1935年以后,我把这种现代舞蹈引进到中国,我想通过这种新型的舞蹈形式去揭露反动统治的罪恶……”

稍后,吴晓邦在《学习现代舞蹈的开端》 (载《舞蹈》杂志1979年第4期)一文中说:“ (我)觉得现代舞蹈在要求反映现实生活、扩大创作题材的范围、追求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是敢于扬弃古典芭蕾舞中那些不能适应表现现代生活的种种束缚,无论在训练方法、表现手法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上,它是具有生命力的。从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我接受了抗日烽火的洗礼,丢掉了在学习时期未经成熟的美梦,使我继续沿着现实主义舞蹈的广阔道路,去开辟舞蹈艺术的新天地。 ”

我们注意到,晓邦先生通过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活来重提“新舞蹈”的主张,是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前夕;而此时他重提“新舞蹈” ,其精神实质在于“反映现实生活、扩大创作题材的范围、追求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在于“沿着现实主义舞蹈的广阔道路,去开辟舞蹈艺术的新天地。 ”在此后近40年的历程中,晓邦先生倡导的“新舞蹈”精神就实实在在地开辟了“舞蹈艺术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