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文艺创作如何更好匹配新时代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2 10:04:33

薛晋文/文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当前,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文艺对时代生活的全面观照和系统把握还不够,文艺全面参与新时代和新生活构建的深入性还不够,文艺对时代生活的引领力和塑造力还不够,文艺创作中有“高原” 、缺“高峰”的困境还没有获得根本改变。一句话,文艺创作和新时代不匹配和不相称的问题依旧比较突出,文艺创作如何更好匹配新时代,就成了我们难以回避的“时代之问” 。

深入生活才能认识和发现生活

在文艺创作中,我们无论怎么强调“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都不为过。深入生活并非简单的身体置于生活现场就万事大吉,没有心灵的浸润,没有情感的共鸣,没有灵魂的震颤,恐怕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花架子而已。唯有“身入、心入、情入和魂入”四位一体的同频共振,我们才能将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的号召落到实处。例如,柳青扎根陕北农村14年蹲点体验生活的故事,马烽深入晋西北基层农村采风的故事,路遥和煤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故事,高满堂与工人、农民和老中医常年打成一片的故事,李雪健为塑造人物杨善洲反复深入大亮山的故事至今都广为流传。一代文艺大家启示我们,深入生活既能够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实践“大宇宙” ,又能够捕捉人民喜怒哀乐的情感“小宇宙” ,而深入生活就是打通“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唯一途径。先辈们用行动和实践告诉我们,“坐而论道”只能离生活越来越远,“起而行道”就会离生活越来越近,这是创作划时代高峰性文艺作品的必经之路。

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看去,与其说深入生活重要,不如说认识生活和发现生活更重要,因为后者是更透彻、更深沉和更高远的理性反思,是对社会生活一般规律的精准捕获和凝练升华。换句话说,文艺家深入生活不是根本目的,认识生活和发现生活才是文艺实践的真正目的,唯有认识生活的本质和发现生活的规律,才能对得住“文艺”二字的桂冠或王冠,文艺的终极使命是对社会生活帮忙的,而不是帮闲的。从文艺的创作史和发展史不难发现,只有生活之根扎得越深,艺术森林才能蔚为大观,文艺家读懂生活和读透社会历史很重要,既决定着他们认识生活的广度和力度,又影响着他们挖掘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譬如, 《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尘埃落定》等优秀文学作品,均是认识生活和发现生活的传世之作。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文艺家有敬业和敬畏的精神,有脚踏实地和锲而不舍的态度,有“为天地立心”的远大抱负和一腔宏愿,而非时代的过客、看客或袖手旁观者。

坚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根本出路

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主要是指文艺家在文艺创作实践中对于客观现实生活的一种忠实反映姿态,以及文艺自身严格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根本遵循方法。这就要求创作者既要严格效忠于现实生活,又要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作用于文艺家和作品,同时,文艺作品又对现实形成强劲的反作用力。

早先的优秀作品如《黄河大合唱》 《兄妹开荒》 《白毛女》 ;晚近的优质作品如《大江大河》 《鸡毛飞上天》 《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 ,都是伟大社会历史实践和文艺家相生相发的累累硕果。即便当下爆红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从根本上讲也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重大胜利,是对人类欲望失衡和生态恶化的一场末日拯救,是一次背负着传统文化精神的凤凰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