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 周志婧/文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海报
左一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电影《绿皮书》,中为获奖、票房双丰收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右为电影《地球引力》海报。制图 张海宁
近日第91届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绿皮书》获最佳影片,此前最大热门《罗马》获最佳导演和外语片两个奖项,《黑豹》为漫威系列电影首获奥斯卡,而《波西米亚狂想曲》获4个奖项成最大赢家。
每年奥斯卡的颁奖盛典都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国内观众能够看到哪些奥斯卡获奖片?引进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有新的渠道能使这些获奖影片与我国观众见面呢?
审查关:档期被动 引入难
由于国情和制度不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审核对于奥斯卡获奖影片引入是一个最初关卡。据2006年6月22日起施行的《电影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进口供公映的电影片,进口前应当报送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才能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和进口批准文。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通过审查被引入呢?简单来说,在《电影管理条例》总则第十三条里有十项详细规定,涉及宗教、民族、淫秽、文化、暴力等多个方面都是影片禁止载有内容。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引进影片往往会反复修改,这种无法预知的时间消耗会使影片错失最佳上映档期。即便能够幸运过审,批片在档期选择上也很被动,临时定档、频繁调档都是常有的事,比如《铁娘子》《艺术家》《一次别离》等都是在奥斯卡获奖8个月至13个月后才登陆中国内地院线,奥斯卡带来的热度早已冷透,在宣发上很难有所作为。
时间关:获奖影片票房大多惨淡
登陆内地院线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按引进时间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在未获奥斯卡奖之前就已引进,比如《地心引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进口分账大片,这类影片大多能够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二是获奖之后再引进内地。这类影片普遍姗姗来迟,错过了上映的黄金时期,有些观众已通过海外渠道观看,票房成绩大多不太理想。
在众多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中,引进速度相对较快的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奖1个多月后就在内地上映,借着奥斯卡最后的东风,最终斩获了月3000万元的票房。之后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竟延迟了1年多才在中国内地上映,《艺术家》也迟到了11个月。最后这两部影片的内地票房惨淡至极,仅有数百万元,也没有引起任何观影反响。
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引进片多为买断国内放映权的批片形式,影片还没有来得及申请到上映指标,从国外传回的电影拷贝预览版、分辨率为高清的蓝光高清版等盗版资源就已泛滥成灾。比如,入围2016年奥斯卡的《八恶人》的盗版资源第一天流出后,就产生了20万次至60万次不等的下载量,也减少了二次进院线刷票房的消费。
审美关:曲高和寡,另辟蹊径
奥斯卡评选影片历来都较鲜明的喜好偏向,尤其在获奖影片上最为凸显,最近10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几乎都被此类如:《聚焦》《鸟人》《为奴十二年》《逃离德黑兰》等关注女权、平等、种族等问题的影片承包,深度思考更能得到奥斯卡评委会的青睐。
因此,这些获奖影片虽然是趁着奥斯卡热度引进却因审美趣味不同而曲高和寡。
审美趣味的不同造成了受众范围的狭窄,对于这些获奖影片来说,在中国水土不服已成为票房增长的一大阻碍。
与传统院线在配额、审查、宣发、档期方面受到的种种限制相比,近年来在视频网站兴起的网络院线更能控制成本和风险,更加灵活自由。另外,分账片和批片在院线窗口期之后,可以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线,给视频网站提供了吸引会员的机会。
另外,视频网站能够拿下这些获奖影片的国内新媒体版权也有一丝互惠互利的意味。例如:爱奇艺与福斯在2016年达成了新媒体版权上的独家合作,福斯的《死侍》、狮门的《疾速特攻》都没登陆院线,反而在爱奇艺的平台播出,其中爱奇艺出力不少,除了帮其报审,还动用了平台的境外电影引进配额去申请线上播出。
腾讯视频对奥斯卡第一次出手是在2012年11月,《逃离德黑兰》在北美公映仅40天后就被腾讯视频买下网络播放版权。在《逃离德黑兰》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更在网络上掀起一股观影热潮,在短时间内就有140万网友通过腾讯视频观看该片,网友的观影成本仅为5元,就价格而言这远低于电影票价,这也顺势助推了腾讯视频的会员付费收入。
在腾讯视频买下《逃离德黑兰》后,土豆网也曾购买过奥斯卡热门影片内地网络播放权。2014年3月2日,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礼的前一天,土豆宣布独家获得了6项大奖提名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网络版权,而网友只需登录便可看到这部奥斯卡获奖文艺片。因此,国内视频网站成为观看奥斯卡正版佳片的又一渠道。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