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让大漆穿越时空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05 08:41:41

中国文化传媒网 王明贤 任丽娜/文

闽南红砖老厝(漆画) 40×60厘米 2010年 陈立德

  艺术家陈立德曾说过:“以天然大漆为媒材作艺术的当代性表达是艺术先贤们对弘扬中国传统漆文化高瞻远瞩的探索和倡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给自己确立的目标和言说方式,也可以领悟到他在诉说和承担的时代责任,这个责任在于如何承接中国传统大漆的艺术语言,并使之纳入当代艺术观念诗意而隐性的表达环节中,在此框架中融入个人和时代的元素,是他表达方式的形成过程和所蕴含的价值意义所在。在此,漆画语言获得了独立,传统文脉在当代也得到了延续。

  在将漆画带入现代绘画领域,探索独特的艺术语言方面,陈立德自始至终都走在时代的前列。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上,他的漆画作品《皓月红烛》获得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枚全国美展漆画金牌,开创了他独特的视觉艺术特征与风格迥异的漆画本体语言特点。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作品中,陈立德充分发挥大漆艺术的本体语言特色,将深层的思想性理念与简洁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合为一体,观者根据题目的引导找到与自己经验世界相重叠的物象,也可以从画面本身延伸想象,补充、参与阅读,由此生成作品的张力和多意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下时代的构想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进入21世纪以来,陈立德越发注重漆画艺术逻辑语言的进一步开拓建构问题。邵大箴曾评论:“陈立德的漆画创作用‘漆语’的语法创造语境。漆画空间多是二维或‘浅箱式’空间,色彩是归纳性、构成性的,物像轮廓被赋予更多的空间结构上的意义,这使漆画本体语言的运用获得必要的自由。”在以渔女拉网为题材的作品《拉》中,画家用简约的几何形态构成惠安渔女、渔网及鱼在二维空间的视像,借空间分割、形体错位等手段创建视心理力场。用黑白对比和肌理冲突强调运动节奏。此外,运用镶嵌、堆漆、莳绘、贴金、罩明、磨显等传统大漆技艺,借金、银、铝、蛋壳、螺钿等材质创造出独具质感的肌理效果,微妙细腻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色漆不具备油画颜料笔转变色的洒脱和表现冷暖色调微妙推移的自如,但是,大漆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语言特色和得天独厚的创造肌理的能力,因此,在表现性和呈示性的绘画领域里,漆画创作享有充分的自由。陈立德在《欧行札记》系列作品中通过绘画空间逻辑语法的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