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秦丹华
哈斯塔娜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演员,也是一名政协委员。3月4号晚上8点钟见到哈斯塔娜的时候,她还在翻看自己的笔记。政协小组讨论第一天,她已经记下了十几页的笔记,有蒙文、汉文,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她说,一定得把总书记的精神、全国两会的精神详详细细、完完整整地带回内蒙古、带给基层的乌兰牧骑队员。
今天是哈斯塔娜第二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了,她依旧很激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让我们基层的文艺工作者很受鼓舞。2018年,乌兰牧骑围绕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文艺团体的作用,创作了一系列与脱贫相关的作品,受到群众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工作者要有劳模精神、红色精神、奉献精神。’乌兰牧骑是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我们服务的是最基层的农牧民群众,创作的作品也是最接近农牧民生活的,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哈斯塔纳觉得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她说:“我们一定要把文化送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积极贡献。”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要求,哈斯塔娜听得分外仔细。“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定要创作出精品,注重‘细节’两个字。他的话让我感触很深,只有细节才能做到真实、感人,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要牢记在心,认真思考。”哈斯塔娜一边翻阅她的笔记本,一边对记者说。
“还有一条,‘要创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哈斯塔娜补充道。
可是,怎样才能创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呢?当然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哈斯塔娜谈起了自己的心得:“我们要亲身去体验牧民的生活,跟民间艺人交流、拜访老艺术家、挖掘苏尼特民歌、研究苏尼特服饰,从中汲取的营养都会用在创作上。”她相信,只要去挖掘,基层生活给创作者的灵感非常丰富。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