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包括歌唱家李谷一、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文物保护专家樊锦诗、音乐家施光南在内的100名同志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为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先锋先进事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报告会于2018年12月27日在北京举办。
报告会上,李谷一着重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其歌唱事业的创新发展,表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自己的艺术事业。洪如丁深情回忆了丈夫施光南的创作历程及其满怀对祖国与人民的一腔深情,将全部心血奉献给祖国音乐事业,将生命最后一刻凝固在钢琴边的事迹,令人动容。樊锦诗结合多年来从事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经历,阐明了文物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物保护工作成就。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介绍了李雪健的艺术人生,讲述了其身患癌症后坚守表演事业、塑造英模人物形象的动人故事。
与会的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干部职工深受感动和鼓舞,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改革先锋为榜样,坚持奋斗实干,矢志不渝、富有成效地把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本端现将报告会发言内容与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工作者感言予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原东方歌舞团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团长 李谷一
40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创新是重要的时代精神,同时也造就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家。
1980年,我演唱了歌曲《乡恋》,引起了广泛争论。这首歌在歌词上更加人性化,细腻深情,贴近群众。在演唱时,我没有用高亢“口号”式的方法,不是用全部力量发声,而是运用“轻声”的感觉,饱含深情又娓娓道来。这种唱法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但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正是人民群众对我的肯定与支持给予了我歌唱的勇气,也是在群众的呼声中,这首歌最终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因此,《乡恋》也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我想,对于《乡恋》的争议正是当时新旧两种文艺思想的交锋,《乡恋》唱法最终的成功,是人民对新时期文艺作品的深情呼唤,是思想解放的成果,更是改革开放在文艺领域的先声。如果不是赶上了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首歌的存在,就不会有一批抒情歌曲的存在。
改革开放让文艺创作迎来了春天,也让文艺工作者如沐春风,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因此,我在歌唱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歌唱要遵循“真善美”的原则释放情感,不仅要引人思考,更要陶冶情操。文艺作品应当是有温度的,我们要以人为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实际生活中感知人民的冷暖、人民的情怀、人民的智慧,以作品歌颂时代、用歌声鼓舞人心。我认为,能够留得住、传得开的经典艺术作品要具备四个要点: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和时间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提出“戏歌”的概念。戏曲与歌唱是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两个不同门类和分支,把两者精心地嫁接培植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更加民族化的声乐作品,就是戏歌。戏歌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将中国一些传统戏曲的选段,用唱歌的方法、技巧等元素处理后表达出来,如《浏阳河》《刘海砍樵》等;第二种类型是用歌曲创作的理念和手法,以中国戏曲音乐的素材和韵味为主旋律加以整合,构成新的演唱内涵,如《知音》《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戏歌更具时代感,更加丰满鲜活,更宜学唱传播,有着广阔的挖掘潜力,这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已从艺57年,回顾我的从艺历程,虽然有艰苦、坎坷,却也充满了感动和欣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不是赶上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也不会有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用我的余生发挥余热,服务好人民,来报答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期望。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