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华语戏剧盛典:促进华语戏剧产业发展与交流合作的平台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03 09:16:26

谭志红/文

 

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现场

 

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颁奖礼现场

在行业关注和期待下,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颁奖礼于1月9日在广州增城1978电影小镇成功举办,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演出业、戏剧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入围剧组代表及个人等近200人共同见证榜单的揭晓。

华语戏剧盛典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和广东星海演艺集团共同举办,区别于仅着眼于创作端的戏剧评选活动,该盛典综合考量剧目的艺术质量和运营效益,对华语戏剧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它不仅结束了广东缺少自创、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评选活动的历史,还服务于中心工作,在推动人文湾区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成为促进华语戏剧产业发展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公信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坚持“双效”统一原则,在注重作品艺术性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将参评作品的观众反响和市场表现等因素纳入评价标准,与其他较为偏重学术性的评选活动一起,共同构成我国戏剧领域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2017年首届华语戏剧盛典成功举办后,活动办公室对评选方法和举办模式等进行优化。第二届的参评作品质量明显提高,有更多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剧目报名,马来西亚的华语戏剧作品也首次参评,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正向更多华语地区扩散。

华语戏剧盛典的评选采用预先公布评奖办法的方式,评选工作的严谨性、评选团队的专业性和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本次入围提名的30多部作品均被要求向16位提名委员提供完整视频和详细资料,终审评委在参加评审会议前相互保密身份。评选结果直到颁奖礼的最后一刻才揭晓。

本届盛典的获奖作品被公认更具影响力。入围“年度最佳剧目”提名的3部作品《亲爱的,胡雪岩》《酗酒者莫非》《繁花》均有扎实的文本、优秀的主创团队,且各具艺术特色。能够拿出一份令人认可的提名和获奖名单,大大增强了业界对主办方的信心。

出席颁奖活动的来宾范围更加广泛。华语戏剧盛典仅有奖杯没有奖金,14个奖项共42名(组)入围人选都克服排练和演出任务繁重的困难,前来参加颁奖活动。14名(组)获奖者中,仅有“最佳女配角”获奖者因93岁高龄无法前来领奖。

业界对华语戏剧盛典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参会的行业来宾和媒体人士约200位,包括华语剧坛有影响力的戏剧制作机构、演出经营单位、文化演艺集团、剧院和行业组织负责人,几乎覆盖了全国主要演出市场。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陈敢权在领取“最佳年度剧目”奖时说:“现在有了华语戏剧盛典,我们不用再羡慕欧美的演出,因为中国也有自己的好戏。”

反映华语戏剧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本届华语戏剧盛典中,《亲爱的,胡雪岩》《繁花》《平凡的世界》《一句顶一万句》等获奖剧目都采用方言演绎,引起业界热议。“年度最佳剧目”《亲爱的,胡雪岩》采用粤语对白,制作人梁子麒说:“第一次巡演走了内地5个城市,观众的反应出乎我们意料。”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陈国慧表示,方言各有特色,艺术院团用熟悉的语言演绎自己的故事是有优势的。这些作品通过较大范围的巡演,也可以拉长生命力。

与此同时,《酗酒者莫非》《抄写员巴特比》《洪水》等由中外创作团队合作完成的作品都有所斩获。业内人士预测,中外团队共同制作剧目在未来将成为趋势,通过合作可以找到华语戏剧与世界对话的空间,找到共同关注的主题和剧场魅力。

在获奖名单中,既不乏创作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也有正处在成长期崭露头角的“80后”“90后”创作者。剧目《繁花》的叙事横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剧组以年轻的阵容,用现代舞台手段多层次地展现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情感世界,较好地呈现原著散点叙事的“海派”文学风格,被评委会授予“最佳创新剧目”奖。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华语戏剧创作扎根传统文化、积极借鉴现代艺术生产机制努力创新的发展状况。

为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合作搭建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戏剧交流与合作,盛典活动办公室有针对性地安排了相关配套活动。颁奖礼前一天,华语戏剧盛典活动办公室、粤港澳大湾区演艺剧院联盟、广东省演出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来自大湾区各城市的剧院、艺术院团、演出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其他地区的代表参加会议,就内地与港澳地区戏剧合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如何对大湾区戏剧演出活动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平台的作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为表彰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戏剧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表性单位,盛典增加了颁发“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发展特别贡献奖”的环节,香港话剧团、香港中英剧团、澳门戏剧农庄、香港春天实验剧团、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和广州大剧院6家机构获此奖项。

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一行30人在助理署长的带领下,利用在粤进行文化参访的空隙,专程参加颁奖活动。香港导演高志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又有相同的文化基础,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市场,戏剧界要做的就是面对观众、开拓观众。香港话剧团团长梁子麒说:“我们一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把大湾区发展为中国戏剧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到时上海、北京的观众都会到广东看戏。”

业内人士认为,华语戏剧盛典在广东举办,有利于广东逐步弥补戏剧创作力量相对薄弱的短板,与港澳地区戏剧机构联动,在创作、制作和市场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共同把大湾区打造成为我国戏剧发展的“第三极”,塑造特色鲜明的岭南戏剧文化,建设融合度较高的区域演出市场。

打通戏剧创作与演出对接渠道

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宣传推广工作覆盖面更广、渗透力更强。从2018年6月启动报名征集工作开始到活动结束,盛典活动办公室在各个重要节点都安排了不同侧重点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在颁奖活动期间进行立体式宣传。除30多家主流媒体外,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戏剧及演出领域自媒体也纷纷参与报道和评述。盛典前后,戏剧工作者和行业人士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入围和获奖剧组在公众号和微博等发布入围或获奖信息,借以推广剧目巡演,大大提高了活动在行业和观众中的认知度和号召力。

盛典活动办公室还同期举办了入围剧目展览。展览图文并茂,除介绍17部入围剧目的剧情和主创团队外,还列出了剧目业务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方便演出联盟、院线、剧院等机构负责人与剧组接洽演出事宜。颁奖礼之后还举办了交流酒会,邀请媒体对获奖剧组、评审委员和主办单位进行采访。

由于盛典评选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再加上广泛而有效的宣传推广,参会剧组纷纷将盛典作为推广剧目的良好平台。《繁花》剧组表示,接下来该剧将在全国演出,希望各地投资人、演出商承接。活动尚未结束,已有多家戏剧制作机构了解评选办法,准备提交剧目参评第三届盛典。

探索演艺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为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进一步积累经验,在第二届盛典颁奖活动举办之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将盛典放在1978电影小镇举办。在筹备和举办颁奖活动过程中,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和1978电影小镇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保障盛典的成功举办。增城区政府对盛典给予高度肯定,将其列入2019年工作重点项目。

盛典活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把华语戏剧盛典打造成为覆盖全国、促进华语戏剧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交流与合作示范性项目。

树立华语戏剧评价活动的标杆

出席盛典的评委专家、参评剧组和行业人士认为,华语戏剧盛典是目前华语剧坛科学严谨、公平公正、具有公信力的评选活动,期待盛典更好地发挥平台功能,对华语戏剧未来的发展起到更有力的引导作用。

为保障评选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发挥榜单对创作和市场的引导作用,活动办公室承诺不做过度的商业开发,努力将其树立为华语戏剧评价活动的标杆。盛典将进一步探索以颁奖活动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争取盛典延伸项目和活动陆续落地,为加快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生产机制有机融合、推动高质量舞台艺术作品与多元城乡演出市场有效对接的步伐发挥作用。

盛典主承办单位负责人表示,将携手境内外演艺文化企业、戏剧领域机构,坚持长期举办、深耕细作,进一步夯实品牌基础,精炼品牌特色,彰显品牌效应,努力将盛典打造成为促进华语戏剧产业发展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